“环保风暴”降临 中国港口如何“应考”
2018-12-04 12:25 来源:CNSS
绿色发展是港口转型升级的深刻革命。随着一场非同寻常的“环保风暴”降临各地,港口生态进入人们关注的视线,扬尘治理、岸电发展、环保模式等方面都对港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环保大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如何在港口生根落地,交通运输部绿色港口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任重道远。
环保督察亮剑 港口面临考验
11月20日,生态环境部通报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检查情况,工业粉尘、堆场扬尘等成为关注点。电话举报、实地暗访、直接点名、集中反馈……今年以来,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亮剑”,在全国各地引发一波又一波强烈冲击。环保风暴面前,任何企业都不能置身事外。
港口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主要的耗能单位和污染源头。港口、码头的煤炭、矿石等散料堆场,由于装卸作业和堆存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扬尘,目前已经成为环保部门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将限期治理。特别是京津冀区域的港口码头散料堆场,如果不达标,将面临停产整顿、关停甚至被取缔的风险。
今年5月以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启动。组建6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河北、河南、内蒙古、宁夏、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开展为期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除工业企业环境问题治理以外,运输结构及方式调整情况、扬尘综合治理情况也被纳入督查内容。
“今年以来环保督察十分严格,中央的、省里的、市里的,还有区里的,一波一波的检查组,对港口码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盯得很紧。”一位港口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有时候检查组并不进港口,他们就在围墙外面放个无人机,呜呜呜,绕一圈,监测数据就都出来了。”对于河流断面,取样一测,数据不达标就要处罚。
10月31日,常州新长江港口有限公司收到一份《告知书》,要求该公司在进博会期间有序安排好生产任务,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污染减排措施,确保按要求达标排放。南京市政府则以文件形式对环境空气质量采取管控措施,要求参照长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要求,长江南京段靠泊船舶使用岸电或改燃低硫油(硫含量低于10毫克/千克)。
安徽某地港航管理处提供的执法通报显示,该处一是督促港口企业做好粮食装卸过程的防尘工作,二是督查港口企业岸电建设情况,三是督促落实港口码头2018年度环保项目整治清单进展情况,四是督促港口企业下半年在天然码头下游完成建造港口污油、污水收集池,五是现场查看港口企业垃圾池建造情况及船舶垃圾收集情况。督查涉及装卸污染、岸电建设、污油污水收集、船舶垃圾收集等方方面面,对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进行了严格行业监督管理。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宣布,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近日将全面启动,要对山西、辽宁、吉林、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等省份开展“回头看”督察进驻工作。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表示,“从2019年开始,中央环保督察组将用3年时间,完成对全国各省区市的第二轮督察。”
新一轮环保风暴将不停歇,继续推进。坚持生态优先,守住绿色门槛,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从理念到实践 为何“说易行难”
作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环保工作的重大举措,中央环保督查对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次全面体检,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大助推力。港口企业也以此为契机,转变发展观念,探索绿色发展的路径。
“绿色港口”,是对港口生产经营过程中,秉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综合采取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达到了相应标准要求的码头的称号。一直以来,港口企业因地制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绿色港口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也面临诸多困难。
“很早就开始提倡港口作业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但各个港口的意愿都不是很强,因为投入设备、能源储存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没有激励机制很难主动执行。”一些港口企业认为,实现绿色化的社会责任大、效益差,资金压力大,往往干得多、干得累还吃力不讨好,绿色港口发展理念有待提升,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还需进一步激发。
近日,江苏省环保专项行动第四督查组在常州市检查时发现,某港口企业物料堆场部分物料露天堆放未覆盖;车辆装卸作业未采取抑尘措施,喷淋设施未开启;运输车辆超载冒尖,顶部未做加盖处理,沿途抛洒,现场扬尘污染防控不到位,道路未采取洒水抑尘措施。
一位港口企业资深高管告诉记者,“港口腹地交叉重叠、竞争异常激烈,港口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过度的市场竞争导致港口行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现实因素,港口发展尚未完全走出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虽然港口经营主体对绿色环保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但受制于自身的企业属性,不可能完全抛开经济效益,尤其部分省市缺乏相关的补贴政策,港口企业对高成本、大投入的环保项目积极性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港口环保能力的提升。”
企业自主的环保动力不足,也导致港口环保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以南方某大型港口集团为例,“早期建设投产的散杂货及通用泊位,港区距离市区较近,港口设备设施陈旧,装卸过程较易出现扬尘、噪音、异味等环保问题。”港区多为上世纪建设投产,有的甚至是解放前建设,受历史发展局限,规划设计理念落后,港务设备设施陈旧,虽然近年来实施了一些针对性的环保改造项目,但与城市发展要求和周边居民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前港后厂的工业布局已稳定成型,难以再次进行货类转移和专业化分工,更不具备实施大规模、普遍性环保改造的条件基础,给环保工作造成较大被动。
此外,绿色港口发展中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目前,港口节能改造与减排技术推广还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技术服务市场还没有成型,投资者和专业人员准入机制还不完善,项目融资、信贷支持等金融服务还不到位。
推进转型升级 迈向高质量发展
港口是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港口物流业的增加值对所在区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占据不容忽视的比重。因此,“一刀切”的关停等严厉举措,对经济发展是把双刃剑。“只有把港口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深入推进绿色港口建设行动方案(2018—2022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将绿色发展贯穿到港口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港口绿色发展体系,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要求建设绿色港口,为水运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行动方案》确定的行动目标是,2020—2022年期间,每年建成一批资源利用集约高效、生态环境清洁友好、运输组织科学合理的港口(港区),示范带动全国绿色港口建设。到2022年,实现港口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生态保护措施全面落实,能源消费和运输组织结构明显优化,污染防治和绿色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我国港口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世界前列。
在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情况下,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成为必然选择。深圳市盐田区针对柴油拖车港区主要道路污染源,早在2013年就率先出台LNG拖车及加气站资助政策,鼓励企业淘汰老旧黄标车更换清洁能源拖车。为了推动码头船舶岸电建设,区政府出台码头船舶岸电资助专项政策,补贴岸电投入的30%。通过盐田区合同能源管理资助政策,引入市场化机制推动企业节能减排。
APSN(亚太港口服务组织)2016年正式启动了亚太绿色港口奖励计划(英文简称GPAS),为亚太地区绿色港口发展提供全面、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指导,引导并激励亚太港口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据该组织秘书处副主任卢成介绍,2016年和2017年共有4个中国港口获得亚太绿色港口称号,为亚太地区港口提供了国际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技术和经验,推动了亚太港口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日召开的2018绿色港口发展大会上,天科院环境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环保工程部主任张春意提出,散货物料装卸、堆存过程中的粉尘扩散是港口周边地区空气粉尘污染的主体,对港口粉尘污染防治要聚焦三点:一是功能的合理规划;二是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治理;三是环保抑尘措施的提升改造;四是监测、预警、应急管控体系的建立。
目前,《行动方案》所提出的干散货码头实施堆场喷淋、干雾抑尘、布袋式除尘器、管状带式输送机等降尘措施,大型煤炭、矿石码头堆场全部建设防风抑尘网或实现封闭储存等要求,已在部分大型港口逐步推进。记者在青岛董家口港区铁矿石码头看到,4台大型卸船机,长26.5公里的流程皮带机承载面上罩着防风罩,用封闭的方式降尘,所有的堆场覆盖着防尘的篷布。上海宝山的宝钢股份原料堆场,搭建起钢结构大棚、筒仓,矿砂堆里面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增加了绿化面积,形成了环厂绿化带。
随着生态环保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底蕴,港口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追求“蓝天幸福感”成为共识。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有效引导和大力推动,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政策来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指导,鼓励、引导、强制企业开展生态环保方面的工作,形成绿色港口发展的长效机制,让产业转型升级和环境保护实现良性互动。港口,正在推进转型升级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张涛)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