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集团上市十周年!求新求变、把握机遇
2016-10-26 12:01 来源:MPL
十年前的10月26日,在完成政企分开和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港集团”)实现了整体上市,通过实现企业全部资产的证券化,在规范的现代产权制度上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公司制管理架构,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上港集团货物吞吐量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172万标准箱;十年来,已累计完成近3.4亿标准箱,首尾相连,足够绕地球赤道50圈!
致力于开源节流、提质增效
上市第一年,上港集团营业收入128亿元,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30亿元。2016年,上港集团营业收入将超过300亿元,较2006年增长134%,十年累计为股东创造净利润约555亿元,兑现分红约256亿元。如今,在包括员工在内的30万名股东共同支持下,上港集团已经成为港航资本市场的标杆。
致力于提高效率、提升能级
通过“信息化、系统化、精益化”管理,上港集团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百米岸线年集装箱吞吐量从21万标准箱提高到28万标准箱,每台桥吊年作业量从18万标准箱提升到23万标准箱,作业的最大船型从9600标准箱提升到19227标准箱。在集装箱泊位岸线增加25%、桥吊数量增加35%的基础上,吞吐量实现了70%的提升。
致力于科技创新、培养人才
外高桥港区完成轮胎式起重机(RTG)油改电,液化天然气(LNG)集卡在洋山深水港区普及应用,全港码头操作系统(TOPS)完成升级换代,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已经展开设备联调,港航核心业务平台化运营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今,上港集团拥有183项有效发明专利,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35%,是2006年的三倍,巩固了上海港的核心竞争力。
致力于主动调整、应对挑战
回首十年,上港集团已经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治理结构,三大战略取得显著进展,枢纽港地位得到巩固,经济结构和码头功能布局逐步趋向稳健合理,一主多元发展方向基本确立。
回首十年,上港集团在稳步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相继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等活动。在着力构建上港和谐家园,实施品牌工程、素质工程和凝聚力工程,实施员工福利计划、员工持股和职工效益激励计划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过去的十年,是探索前行的十年,是团结奋进的十年,是成果丰硕的十年,也是共担共享的十年。十年弹指一挥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全体“上港人”十年如一日的奋斗,为这十年的成绩奠定了基础。上海港许许多多普通员工以勤劳和智慧,改变了上海港的面貌,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这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今天的上港集团,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上港集团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继续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打造“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效率港口”,实现从传统增长动力向新的创新增长动力的转换。
上港集团将继续发扬先行先试的改革精神,加快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接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水水中转为发展重点,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巩固枢纽港地位,强化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功能。
上港集团将按照“做强、做优、做大”和“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要求,形成“全国布局、跨国经营”的新格局,努力践行“发展自身,回报社会”的理念,承担起国有企业、公众公司应有的社会责任。
上港集团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持之以恒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在实现集团强港梦的新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展望
面对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国资国企改革的新要求,上港集团正在瞄准“智慧港口”建设目标,向价值链两端延伸,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寻求业务和业态转型,全面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打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构建更高效的生态圈。
“未来,在3D打印、订单化生产等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之下,港口业务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严俊说,“世界变化这么快,我们更要时刻求新求变,顺应发展趋势,把握发展机遇。”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