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港口>数据
数据

交规院:2023年全国港口吞吐量呈恢复性增长态势

2023-03-27 14:14  来源:中国交通报


2022年,新冠疫情影响,俄乌冲突升级对全球大宗商品供应冲击明显、美联储持续加息加剧了全球通胀和滞胀风险。在此背景下,宏观经济对港口需求的支撑有所减弱,全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仅同比增长0.9%,增速与2021年相比减缓5.9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增长1.3%,增速比上年减缓3.4个百分点,南京以下港口完成22.2亿吨,规模基本与去年持平;内河港口下降0.5%。


结合消费、投资、进出口发展态势,以及相关机构研究结论,预计2023年全国港口吞吐量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内河吞吐量增速快于沿海。

2022年,超过2亿吨以上规模的沿海港口23个(2021年24个),14个港口在2亿吨至3.7亿吨区间,排名竞争较为激烈。从增量贡献来看,集装箱、非金属矿石、矿建材料、金属矿石和煤炭对货物吞吐量增量的贡献率分别达到91%、46%、43%、23%和3%,而水泥、钢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化肥及农药和粮食对总吞吐量的贡献分别为-22%、-21%、-10%、-5%、-4%。

从沿海港口分区域吞吐量完成情况看,2022年整体发展格局保持相对稳定。其中,长江三角洲占比39.4%,稳居各区域之首,山东、津冀和珠三角位列第二梯队,分别占15.3%、14.8%和12.2%,山东连续第二年超过津冀位列第二位,珠三角因增速明显放缓造成占比小幅下降;西南、辽宁和东南作为第三梯队分别占6.6%、6.0%和5.8%。2022年,辽宁沿海、珠三角沿海和西南沿海均为负增长。

2022年,我国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约33.3亿吨,同比下降0.5%。主要货物品类中,2022年内河港口完成干散货吞吐量23.3亿吨,占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70%;液体散货、件杂货和集装箱分别完成1.1亿吨、6.6亿吨和2.2亿吨,分别占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3%、20%和7%。滚装商品汽车吞吐量仍然延续2021年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56.3%,增速位居第一,承担滚装汽车运输较多的港口包括重庆、宜昌和武汉等港。分区域看,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完成货物吞吐量分别为20.2亿吨、4.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2.2%,占内河港口货物总吞吐量的比重分别为61%、15%;京杭运河内河港口完成吞吐量6.8亿吨,同比下降8.2%,占内河港口货物总吞吐量的比重为20%。

展望2023年,贸易摩擦、地缘政治不稳仍将持续,而欧美国家需求不足可能导致全球贸易持续萎缩,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贸易增速为1.0%,较2022年减缓2.5个百分点,我国外部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预计2023年国内各项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叠加2022年低基数,预计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将有所回升。

基于以上分析,预计2023年全国港口吞吐量呈恢复性增长态势,总量有望达161亿吨,同比增速为2.8%。其中,沿海港口吞吐量达127亿吨,同比增速2.6%;内河港口吞吐量达34亿吨,同比增速3.5%。

沿海港口重点货类方面,煤炭、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吞吐量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4.2%、1.0%、3.5%,LNG和商品汽车滚装吞吐量将实现快速增长。其中,煤炭一次下水量、煤炭外贸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3.0%、1.0%;外贸进口原油、外贸进口铁矿石和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6.8%、0.6%、2.2%,外贸进口LNG同比增长7%至14%。(葛彪 沈益华 于汛然 刘长俭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关键词: 港口 吞吐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