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热点>航运
航运

创新风口起风了!航运业该如何借风起飞?

2018-07-02 15:56  来源: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在最近300年里,航运产业发展呈现出了一种周期性特点,平均每过10年左右就会经历一次从繁荣到萧条的变化。


但是,就在离我们最近的这次航运衰退期内,业内人士显现出了极大的焦虑情绪,甚至产生了航运业的繁荣将永不再返的悲观判断。虽然未来仍充满未知,但这种悲观并非空穴来风,业内人士真正担忧的是数字化浪潮推动下的航运业务模式变革。而这种变革有可能将航运的未来引向一个靠过去经验无法预测的崭新时代,原有的周期性发展将会被打破,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将成为这一历史转折点上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虽然从2016年底开始,航运业显示出一些回暖趋势,但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市场更为精细的运输需求都给航运业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指望依靠传统航运周期发展规律摆脱经营困境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市场发展是由供需决定的,但市场也是动态变化的。对航运市场持悲观态度的人,最大的担心是航运业运力供大于求。其实供需平衡是一个相对概念,全局情况与局部情况往往大相径庭,共享单车可能在某些突发人流的地方供不应求,但在另一些地方却堆积如山、无人问津。为了局部地区与高峰期的供需平衡,运输业要从全局角度永远保持着供大于求的局面。供大于求并不是判断市场局势的准则,能够洞悉局部市场情况进行科学运营的企业一样可以盈利。

资产运营的资格,就是要够“聪明”。航运业作为重资产行业,其盈利能力的本质是对资产运营能力的考验。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航运业早已实现了资产拥有者与运营者在角色上的分离,这种分离是资本与智慧的互利合作模式。拥有丰富资本的船舶所有人将船舶委托给比自己更聪明的经营者来运营,并且共享收益。即使在市场最不景气的几年,一些聪明的经营者依然保持着盈利。航运业里的聪明人,过去一直从事着船舶交易、航运经纪、航运金融等方面的工作,在这个由资本构建的行业中起着关键作用。

过去人们往往依赖经验,而现在大数据则可以为人类提供决策支持。如何让“聪明”化成企业的能力,而不是个人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聪明”或者说“智慧”,首先是要“耳聪目明”也就是有非凡的感知和洞察市场的能力,其次是要有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做出准确经营判断的能力——即“大数据”。未来能够始终在航运业里扮演聪明者,能够有资格掌控和运营更多资产的,一定是能够利用大数据感知、分析和决策的企业。

创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远胜于业务改良

一个行业的复苏若抛开政治因素干预的话,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行业重新洗牌,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普通参与者或被合并,或退出市场。这样可以给市场腾出一定的整合空间,也提供了资源优化的可能性。第二,一定要有新业务、新产品的诞生,这样才意味着会有新利润,这也是市场复苏“东风吹来”的基础。从很多行业的经验来看,后者往往更为重要。这里所指的创新业务,是指在商业上具有合理性的新业务模式,能够区别于传统业务,带来更好的业务体验和经济效益。在当前,有不少业务模式的创新都来自“互联网+”的思想,航运业也不妨从中汲取灵感。

要鉴别出那些没有形成核心价值的伪创新。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做航运撮合交易的平台,如果单纯把线下业务放到线上,那算不上新业务,至多是降低了一点沟通成本。撮合交易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在B2C里,消费是冲动行为,但在B2B里,企业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和商业信息披露中更加理性。

当然,如果有能力突破企业客户的合作戒备心理,那就非常有优势了,并且新的业务合作模式一旦形成就会显现更强的业务黏性。

市场往往有个误区,即“互联网+”一定要撮合交易,其实电子商务的本意是通过信息网络更好地完成商务合作,“互联网+”并不是聚焦技术创新,而是探索新产品和新模式,核心是更好的“体验”。航运要创新,要与互联网结合,也可以从工具软件和服务创新做起,为货主和船舶所有人创造新价值才是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一定要体现更精细化的差异。可以尝试多个维度上的精细化创新:第一,通过客户群体服务差异化,兼顾高端和低端市场;第二,从时间维度体现服务差异,体现远期和短期服务、拥堵时期的价格和内容差异;第三,从空间上建立不同地区、不同航线、不同仓储节点的差异,提供灵活的物流优化服务;第四,从服务内容上提供不同服务,体现出拼箱、拖车、报关等服务方面的差异;等等。

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源选择适合的路径

满足客户需求是创新的目标,而自己掌握资源则是起点。航运业的创新变革就是围绕着货主和船舶所有人这两个服务对象展开的,所有的创新结果最终必须保证这两个产业“金主”获得价值。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不同的参与者需要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然而实现目标的路径往往并非直线,这就好比一个人要穿过湍急的水流抵达对岸,往往需要技术性的“走弯路”。

究竟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这是由角色决定的。从产业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关于“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的争论就不绝于耳。其实,这个问题之所以争论不休,是因为没有统一的讨论前提,也因为这两个观点始终都有特定的角色支持着。一个产业要创新,会有两种力量参与:一种是原本就在这个行业中的人,不妨称为“改良派”;另一种是从别的领域跨界进入的挑战者,可称为“革命派”。“改良派”往往深知这个行业中的关键资源掌握在谁手上,对行业既有模式和规则更为熟悉,他们倾向于借助行业中的优势资源和习惯力量,将互联网作为提升效率和服务能力的工具,所以更支持“+互联网”;“革命派”往往在思维上不受该行业的知识结构限制,更容易打破行业的传统权威,重要的是“革命派”在传统行业中没有可依傍的强势资源,因此更依赖于该行业中的碎片化市场、弱势群体、长尾市场的力量,通过彻底地标准化革新来撬开行业的变革裂缝,从而更支持“互联网+”。

路径选择一看方向,二看牌面,三看距离。按照本章的分析,航运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方向是运输模式和船舶服务模式两类。在确定了发展方向后,平台型企业需要审视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和具备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例如有的企业从征信服务和保理业务切入,有的企业从行业社区和业务入口切入,有的企业从航程计算和航运风险角度切入,有的企业从船用备件供应角度切入。在多个可选切入点之中,选择那个距离目标客户最近的切入点进行切入,从需求入手尽量贴近目标市场。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切入点,最终都将提供整合服务。例如当年亚马逊从图书销售切入,京东从3C销售切入,最后都成为百货供应商,甚至今天还整合了海淘市场,规律很明显,那就是服务内容要跟着服务对象走。港航业创新最终一定会围绕货主和船舶所有人这两个服务主体分化为两大阵营。

究竟应该先围绕货主还是船东寻找创新发展机会,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转变的。当前,聚焦于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订舱、物流服务,虽然具有服务标准化的优势,但是聚集的创业平台众多,很难在狭窄的CIF市场里实现突破发展;相比之下,面向船东的,特别是面向境外船东的,船舶服务业务更容易随着船舶智能化、绿色化、金融化的发展风口乘势崛起,而这一领域目前成功的创新业务平台并不多,是当下的蓝海。

用物联网手段巩固市场资源

空谈模式创新,而不能有效整合线下资源,不能改善服务体验是无用的。航运业要实现模式创新,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善货主和船舶所有人的体验。改进体验,关键是有充足的线下资源来满足服务需求,因此“互联网+航运”的核心是改变航运业支配资源的方式。京东为何要做自营快递,阿里菜鸟为何要自建仓储,顺丰为何要做丰巢,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通过线下资源来满足消费者的服务体验。

线下资源的整合未必要拥有资产。如果一定要拥有资产才能满足用户的体验,那么航运的未来一定会掌握在船舶所有人手上。但是,这个时代有很多手段让人可以不必拥有资产而控制资产。其中:上策就是成为一个直接受到资产拥有者认可的聪明人,从而掌握资产的运营权力;中策是通过金融纽带,将资产拥有者在平台上的业务流量和数据变为金融风控机制,从而间接掌握资产的运营权利;下策则是依靠大货主的初始业务量和平台补贴吸引资产拥有者入局,并在模式运行起来后,找到可持续的业务增量渠道。因此,航运业务模式创新未必要拥有航运资产,未来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留给轻资产的创新企业。

线下资源整合,也就是打造航运“生态圈”。关注航运业的线下资源整合,才有可能塑造航运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营造“生态圈”,这个生态圈不仅要集合各业务参与方贡献各自的资源,而且需要通行的规则和标准,以及资源共享和利益分享的机制。菜鸟网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电子快递单、物流管理平台、菜鸟驿站、仓储体系的建设上,而把干线运输、快递车队、快递员等资源“外包”,或者说放在共赢的“生态圈”里。

既要追求轻资产,又要追求资源整合,那就需要借助物联网。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是把物与人共同连接在一个网络之上的技术。运输工具、仓储设施、货物容器都可以被物联网连接到一起,从而使人可以随时了解和改变资源的利用状态。因此,基于“互联网+”的航运模式创新一旦成功后,一定需要用物联网技术来巩固这种创新模式对资源的掌控力。以下几个具体的示例可作为参考:第一,通过在锚地和泊位提供免费网络接入服务,既遍便利了船舶,又可以成为电子海图等信息服务的供应渠道,还可以作为数据采集的重要通道;第二,智能化船舶中船岸一体通信技术,船舶数据的智能化采集和船舶航行的计算机辅助加强方面都可以成为控制船舶运力的关键;第三,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定向推广具有特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港口机械、船舶,从而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第四,通过运输工具上的摄像头与轨迹数据相互结合,实现摄像实景与时空区域的数据组合,从而实现对关键业务操作的自动取证;等等。

总结

改变未知,亦可知。接受和承认正在到来的航运业模式变革,才能帮助我们早做准备,从容应对。无论未来如何,成功的企业实际上是与自己竞争的,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内坚持做到最好,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成功之道。

“时势造英雄”,在全球贸易东移、航运产业东移的今天,航运业的模式变革必将选择在东方造就一批传奇航运人和航运创新企业。(作者 徐凯)

关键词: 创新 航运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