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力 宁波坚持打造港口经济圈不动摇
2015-12-24 11:20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十三五’我国经济一个最显著特征是发展进入新常态,突出表现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宁波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特征出现得更早,表现得更突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紧迫性更强。宁波既面临体制机制束缚和资源环境制约,主动转型和民生改善的压力也比较大,加快创新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总体判断,‘十三五’是宁波必须全面主动转型发力的阶段。”浙江省宁波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柴利能表示。
柴利能说,宁波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起草组充分考虑了这种趋势性变化和发展规律,紧扣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围绕港口、产业、城市、治理、生态文明、社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谋划提出了一系列转型举措。
“面向未来,要保持城市竞争力,在东部地区率先转型发展不掉队,就必须创造形成新的特色优势。宁波最大的优势,是港口、产业、城市、开放联动发展的整体功能优势。”柴利能认为,《纲要》突出强调宁波要融入国家大战略,坚持打造港口经济圈不动摇,合力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全面提升宁波都市区中心城市主导功能,全力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柴利能表示,“十三五”产业发展的主导规律是信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绿色化,而宁波的产业优势是传统制造、临港制造基础较好,短板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偏低,未来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两者不可偏颇,需要齐头并进、双轮驱动。
为此,《纲要》提出宁波“十三五”要构建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门类上,提出推动优势制造中高端发展、聚焦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能级。同时,考虑到制造业转型步伐较慢,而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增长较快,《纲要》提出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50%,这与推进宁波都市区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导向吻合。
同时,《纲要》结合宁波产业基础、优势和未来发展导向,综合提出了绿色石化、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及新能源、信息经济、贸易物流、大金融、大时尚、大健康和大旅游十大千亿级支撑产业,在细分领域上既有制造业成分,也有服务业和新业态成分,遵循了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产业链前后端一体化的产业发展规律。
“‘十三五’的发展力已经发生明显变化,过去主要依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明显后劲不足,今后在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同时,要更多依靠创造新供给、拉动新消费、释放新需求。适应这种新兴消费需求,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等新经济发展来提高增量、激活市场。”柴利能介绍,《纲要》突出了创业创新,强调要大力推进高端制造和信息经济发展,把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新兴服务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宁波作为沿海地区,目前全面小康建设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存在明显短板,主要是生态环境方面。柴利能表示,相比同类城市,宁波在经济质量效益、内在增长动力、重点领域改革、城市宜居品质等方面也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都是《纲要》起草时的重点考虑的内容,以期使宁波实现更加均衡、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柴利能表示。
《纲要》筛选提出“创新转型、开放合作、协调均衡、绿色低碳、共建共享”5个方面共30个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基本占一半,主要是强调民生保障和生态建设,做好政府该做的事情。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创新驱动、消费培育等都需要一定时间和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有一定难度。温室气体排放、环境质量改善、要素资源供给、金融债务风险等约束强化,也会压缩一定经济增长空间。考虑到正向引导市场预期和突出增长质量效益,宁波增长底线是不低于全省全国,确保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柴利能表示。
“宁波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将按照中央‘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求,在围绕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补短板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动力、新空间,加快创新转型发展。”柴利能表示。
“建议国家对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实行无差别的开放支持政策,加快启动建设上海-香港沿海大通道,在‘十三五’规划中做大‘海上丝绸之路指数’功能,发挥‘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平台作用,将上海自贸区和包括启运港退税、沿海捎带、航运税收优惠等在内的‘两个中心’政策全面推广到宁波舟山港,支持宁波舟山港创建自由贸易港区。”柴利能表示。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