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热点>产经
产经

跨领域“头脑风暴”开启港航业高质量发展

2021-10-25 14:32  来源:山东港口


10月22日,2021青岛·陆海联动高峰论坛期间,“双循环、新格局下陆海联动新机遇”“双碳目标下港航物流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基金发展新机遇”“智慧港口技术与产业发展新趋势”四个分论坛同步举行,智能交通行业领军智库、政府部门、院士教授、企业高层的高端专家,围绕港航趋势、智慧港口、产业基金等主题进行前沿成果分享,开启跨领域“头脑风暴”,为港航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双循环、新格局下陆海联动新机遇”分论坛:交通发展呈现出“由满足型向满意型发展,向多式联运要效益、要竞争力,向智慧环保要发展质量,向新模式新业态要发展空间”特点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管理政策室主任李玉涛说,新发展格局下,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化对运输的影响复杂,交通发展的基本方向正呈现出“由满足型向满意型发展,向多式联运要效益、要竞争力,向智慧环保要发展质量,向新模式新业态要发展空间”的特点。

李玉涛为山东港口“支招”:山东港口要完善以港口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支持有条件的港口设立多式联运综合改革区;大力发展绿色智慧水运,建设生态友好型港航设施,打造新一代智慧港口;提升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和提升航运资源组织配置能力;促进港产城联动发展,加强港口与后方物流园区、工业园区规划统筹、功能配套,打造创新发展的临港产业体系。

○“双碳目标下港航物流产业发展趋势”分论坛:面对集装箱班轮持续高位运行,干散货进口多元化,煤炭“去碳化”趋势未改,粮食需求旺盛发展趋势,港口应以“专业化、市场化、贴近客户、点线面融合、数字化”应对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所长张永峰认为,航运新周期已经开始,新一轮全球性量化宽松或将拉动短暂繁荣;集装箱班轮持续高位运行,行业预期将有所降温;当前国际干散货市场“中澳关系”加速中国进口多元化,钢厂与矿山博弈态势明显,需求减速;全球煤炭消费加速恢复,煤炭中长期全球“去碳化”趋势未改;中美粮食贸易逐步恢复,大豆进口持续增长,玉米、小麦等进口需求旺盛。根据发展趋势,张永峰给出了“专业化、市场化、贴近客户、点线面融合、数字化”的应对策略。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则推出了“升级”观点,认为,随着一系列国家层面的区域性重大发展战略部署和交通强国建设的加快推进,沿海港口作为重要的战略实施载体,其服务功能将从单一运输节点向一体融合的全程供应链枢纽升级;发展方式将从传统模式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升级;发展动力将从资源要素驱动向智慧创新驱动升级;治理模式将从粗放管理向现代治理升级。

贾大山认为,未来,我国港口发展将呈现新技术赋能智慧港口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成为港口城市普遍诉求、港口服务网络向供应链全程物流网络转变、船舶大型化推动全球枢纽港重新布局以及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模式更加成熟稳健等趋势。

○“产业基金发展新机遇”分论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碳达峰”“碳中和”引发新一轮投资热潮,股权投资市场面临变革机遇

中金启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董事总经理张胜兰提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概念正在资本市场引发新一轮投资热潮,股权投资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而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合伙人李默丹则认为,企业要保持自身在投资判断上的专业性;要把资源建设和复用作为关键,特别重视积累下来的真实行业、底层资产数据库的指导意义;要保证资金的稳定性。

○“智慧港口技术与产业发展新趋势”分论坛:智慧港口只能走自立自强的道路;信息技术与生产生活将深度融合,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认为,港口智慧化、数字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港口、航运生产效率还有潜能可挖,不通过数字化、智慧化降本提效,将很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转变观念,以“技术+专业”的形式推动港口和航运创新,实现要素、资源与技术的优势互补。中国港口过去“引进-集成-再创新”的道路已经走不通,只能走自立自强的道路,构建港口、航运智慧化生态,分享、交流与合作;港口智慧化不是目标,而是要追求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安全性等不变的港口价值观。

中国联通首席科学家范济安提出,工业制造是5G商用的重要领域,5G及工业互联网是当前创新最密集、增长最活跃的领域,二者融合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正在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副总裁张健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初步爆发的历史交汇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