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热点>船舶
船舶

前瞻:航运市场深度调整重创船舶制造业

2016-11-18 11:20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今年以来,航运市场依旧寒意逼人,仍未出现全行业复苏迹象。航运市场陷入深度调整,船舶制造业首当其冲。新船价格大幅下跌,成交量、手持订单严重萎缩,造船企业陷入生死危机,整个船舶制造业遭到重创。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航运业的寒冬或还将持续两至三年,2016年全行业亏损总额预计达50~100亿美元,裁员、缩减产能、并购重组依旧是航运市场的主题。目前阿拉伯联合国家轮船公司、ULSC已确认被收购,到年底前或还有两家公司会被收购。

航运业遭遇困境,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供求矛盾未缓解,运价持续在低位徘徊,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一度跌至290点,创有史以来最低水平。目前,航运市场过剩运力达到22%,完全消耗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航运市场的低迷,迅速波及到船舶制造业。而且由于此前恶性竞争,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去库存年限长达三四年,需要去除30%以上的产能,整个船舶制造业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考验。

为此,工信部联合发改委正研究编制《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预计年内正式发布。《计划》指出,将化解造船产能过剩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任务之一。

据《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新船市场年均成交量为1.1亿载重吨,而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船成交量仅为2284万载重吨,同比暴跌74%。

全球供过于求的局面严峻,实际需求只有1亿载重吨,甚至可能仅有6000万载重吨,但总产能可能高达2亿载重吨。化解过剩产能将是全球各国船舶制造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我国至少需化解近2000万载重吨的造船产能。

尽管船舶制造业面临生死挑战,但对中国来说,未尝不是超越日韩两国的机遇。在全球造船业中,中日韩三国鼎立。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日、韩接单份额分别为70%、12%和15%。这表明中国船舶制造业对市场的承受力更高,仍有足够发展潜力。

据上述报告预计,2017年,新船需求量仍可能在4000万载重吨以下,到2018年后才恢复至8000万载重吨,到2026年有望再度突破1亿载重吨。因此,如果我国能够应对好,将极有可能转危为安,甚至领跑全球。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