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企业怎么“+”互联网
2016-07-05 11:18 来源:中船通
2015年,“互联网+”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各个行业竞逐“互联网+”大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互联网+制造业”,明确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路线。就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强调,“互联网+”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对于港口行业来说,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港口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发展成果与港口运行深度融合,打造“互联网+港口”模式的智慧港口,已经成为新时期港口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港口”模式正在积极地探索中发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连云港港口运用“互联网+”技术,港口内开发了一个手机终端,通过手机终端可以随时掌握港口内作业的实际状态,不仅方便了港内职工,客户也可以通过这个终端获取作业信息,掌握市场的状态变化。其通信公司开发的“iPort港务通”软件,将实现服务功能的一站式管理,不仅节省了人力,也可以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
厦门港开发了智能理货操作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改善了智能物流调配体系,运用“互联网+”实现跨地区电商服务,这个系统能自动识别和核对集装箱拖车号、箱号箱损、舱位图等信息。大幅降低了操作成本,并且提高了服务效率,推进了厦门港智慧港口的建设。
天津口岸首创性的运用了“互联网+”免费报关,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可实现报关信息传输、海关接受申请、海关审结放行、货物装船的整个过程。
大连港通过“互联网+”自主研发的TOP+系统,即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推进了港口码头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TOP+系统利用“互联网+”搭建统一的应用平台,有效的解决了跨港之间生产中的数据传输难点,TOP+系统可完成与口岸社区系统的良好融合,运用互联网实现各级用户的预约、申请以及查询服务。
日照港利用物联网技术建造了港口集疏运的管控平台,集成应用GIS、GPS、CPRS、RFID、无线车载终端、自动过磅等多种新技术,建造了可视化的智能管理平台,可以对生产组织过程里的计划、生产过程、调度等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生产指挥的可视化,这改进了传统的货运方式,使得港口的吞吐能力以及集疏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个平台的建造,使得码头利用率提升7%,矿石堆场的利用率也有大幅提升,效率也大幅提高,每年可以减少人工成本至少600万。
青岛港构建了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了国检,海关、货代、船公司的多方数据共享。通过处理大数据的方式形成互联网模式的新形式管理,有力打造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物联网示范工程之一。
互联网与港口行业的结合可以有效整合物流资源,优化运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保障港口的稳定、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是实现“智慧港口”的基础,也是信息化时代港口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互联网+港口”模式的现代港航物流业务也必将进入常态化发展。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