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
2016-05-11 15:04 来源:大众日报
近日,“融资货物监管信息平台”手机APP上线试运行,这款由日照港集团与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联合开发的平台汇聚了港口、银行、监管等各方信息,使用户能够实时掌握融资进展和货物详情,实现随时随地互联互通。
回首“十二五”,也是日照港信息化建设最为突飞猛进的五年:借助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技术手段,投用建成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货场图形化管理系统等一批信息化系统,核心流程信息化覆盖率达到75%。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的蝶变,成就了日照港的今天。
多项作业流程实现信息化
“过去在上海路排队的车辆能有好几公里,由于随时要挪车,排队时我们都不敢下车去上厕所。如今利用日照港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可随时查询车辆等候情况,再也不用盲目守在车上了。”疏港货车司机王师傅对日照港近两年的变化感受颇深。不仅如此,司机拿着网上打印的二维码在港区门口换完射频卡后,从进港过磅到堆场装货,再过磅出港,自动识别、自动办理,完全不用下车。
在港口调度室,工作人员指着电子堆场系统的监控屏幕说:“300多个矿石垛位的位置、几何图形、面积、堆存量、建垛时间、货主名称、正在进行的作业等信息都一览无余,加上疏港运输管理系统,信息化实现了作业流程再造,调度指挥起来就轻松多了。”
据了解,围绕港口生产建设,日照港建立了综合调度指挥系统、散杂货集疏运管控平台、件杂货生产管理系统、船舶作业管理系统及煤炭、矿石、散粮、油品、集装箱等专业化信息系统,由此实现了散货生产作业的标准化、信息化、无人化,大大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和效益。
“基于精准的信息化管理,日照港大宗散货疏港实现了信息化检斤、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发运,开启了港口散货船舶统筹接卸、货种分类堆存、倒运疏港顺畅、联动作业高效的‘秒时代’。”日照港股份三公司生产部部长解勇峰说。
大数据开发利用成核心
“让大数据成为我们的核心资产”,在日照港信息中心办公楼的墙上有这样一个标语。开港30年来,日照港积攒了海量上下游产业链数据,如何让数据变为催化经营,成为关键课题。
“信息化的港口应用只是建设智慧港口的初级阶段,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点。”日照港信息中心主任赵博表示。
“2011年底,我们成立港企信息交换平台后,与日照钢铁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平台,港口实时提供钢厂船舶的预到及在港动态信息,钢厂集疏港车辆动态及在港作业进程等信息,充当钢厂“预报员”、调度员角色,方便钢厂生产。另外,钢厂实时为港口提供集港、装船等计划信息,只要钢材集港车辆一出厂门,港口就能迅速获得货物的详细信息,为港口调度生产提供极大方便。”日照港信息中心数据平台管理部负责人徐西波介绍说。
以前钢厂的件货管理是难题,港口做装船计划时由于客户随时变更,需要双方反复进行沟通、确认,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今,这项“智能计划”对双方数据进行智能收集、分析、处理,任何数据的变化,系统会自动生成最优的“装船计划单”,不但提高了效率还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融链”“融智”提升综合实力
今年伊始,日照口岸供应链服务平台“舟道网”正式上线。“舟道网”的运行,为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防、引航等查验机关及口岸港航企业共享业务数据、实现快速互联互通搭建平台、与山东电子口岸实现无缝隙对接注入了新活力。
同时,日照港还将充分发挥港口中转储运、物流贸易、保税金融等综合配套功能优势,通过“舟道网”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优质服务,创造更多价值,实现日照口岸综合竞争能力整体提升。
近年来,日照港重点实施“科技兴港、人才强港”战略,对内加大自主开发力度,对外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领先企业等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与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合作石臼港区西区、岚山港区中区规划设计,研究散货物流港集成创新课题……
此外,2012年,日照港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进站专家14名(院士2名);2014年,日照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为引进高精尖人才来港口工作搭建平台。
人才战略投入为港口换来回报:近年来,日照港集团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成果奖16项。创造和拥有国家专利技术172项,省部级以上工法13项,并承担了国家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等。“散粮自动化火车装车系统研发应用”科技项目获得中国港口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6月,岚山港至日照钢铁皮带机工程在“中国港口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获奖,这是集团公司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港口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在全国港口尚属首例。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