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装备>新产品
新产品

元戎启行等多方携手助厦门5G智慧港口示范项目落地

2020-05-12 16:11  来源:中远海运


在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一辆自动驾驶的集装箱卡车,依次在两座岸桥下自动完成了交箱装船、卸箱接船操作。随后,又自动行驶到堆场,与轮胎吊精准对位,进行堆场落箱,顺利完成装卸船作业流程……这是由中远海运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共同举办的“5G+无人驾驶赋能智慧港口云发布会”的现场演示场景。

现场演示的主角——无人驾驶集卡由中远海运集团厦门远海码头、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华为技术与深圳元戎启行科技共同合作研发。无人集卡的现场演示成为中远海运港口厦门远海码头智慧化建设中的一座里程碑。

这辆无人集卡采用了“无驾驶舱”设计,车辆构成仅为“底盘+传感器”。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GPS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无需人为控制,集卡可以自主分析周边的复杂环境、高度动态变化的场景,并对此做出相应反应。同时,集卡拥有高精度定位与多重安全冗余技术,可实现灵敏避障、智能跟车、智能停车等功能,实现无人集卡的安全、顺畅运行。

为无人集卡项目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元戎启行,在此次合作中,融合5G基础设施,通过集卡与港口机械之间协同运作,实现码头区域的车路协同。元戎启行也将5G应用到无人集卡远程接管中。5G高带宽、低时延的特征,使得集卡的运行数据能够实时传输到后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监管运输进度,对集卡的位置、姿态、电量、载重等数据进行监控,并实时查看车辆的感知与规划信息。在集卡发生故障或需前往临时区域时,即可切换5G远程接管,保障其运输、驾驶安全。

无人集卡在远海码头的落地,标志着元戎启行L4级自动驾驶技术在码头场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码头对自动化有着极高的需求:保守预估,一位司机一年需要约十多万元(人民币)的人力成本,一辆传统集卡需要至少安排两位司机轮班。假设码头共有三十辆作业集卡,一年所需要的人力成本,约为六百万元。码头仍需承担港口建设、能源消耗、管理风险等成本。对码头而言,这笔费用高昂。此外,码头作业中需要大量的岸边装卸和水平运输司机,由于外场作业多,工作环境差,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苦、脏、累、险”的工作日常,使得码头的劳动力常常“青黄不接”,出现招工难的问题。降本增效、进行自动化改造成为全球港口的共同诉求。这也为集卡的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化,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实现集卡自动化,可以降低安全风险,提升作业效率,降低码头人工成本,实现港口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的全面升级转型;码头作业的每个流程阶段也变得可预测,增强区域港口作业协同性,从而规划出最佳路径、做出最佳决策,以达成最优运营模式。

从闸口到岸线,从平地到高空,看箱子起起落落,任货物往来运输,纵使作业线纵横交错,但集卡的调度有条不紊。无人集卡的顺利运行,离不开元戎启行团队的努力与付出。即使在疫情阴影笼罩下的春节,他们每天也进行着高强度的数据处理工作。疫情期间,由于人力、物料资源无法抵达码头,所有的车辆问题,都要靠自己想办法解决,硬是将工作人员锻炼成了“全能选手”。元戎启行的工作人员排除万难,开始了无人集卡的联调测试。通过反复的定位调试、传感器上车校准,工作人员逐步完善了集卡的自动驾驶、远程接管功能。
元戎启行副总裁刘念邱说到:“在本次项目中,我们携手多个合作伙伴,共同助力远海码头的智慧化升级。合作的顺利推进,间接验证了元戎启行核心技术模块产品化应用的便利性及可靠性。通过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的沟通与合作,推进了港口区域的车路协同建设。现阶段,我们已经完成了码头的无人集卡测试。下一阶段,我们将部署包含更多集卡的车队,开始试运营。”

元戎启行致力于将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更多场景中,建设“智能智慧、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环境,使中国智造“领跑全球”。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