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港口>数据
数据

上半年长三角9个港口吞吐量超亿吨:舟山、上海领先

2019-08-14 14: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长三角地区港口群是我国沿海5个港口群中分布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近年来规模以上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攀升,发挥着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对外货物物流的门户与枢纽作用。


不久前,交通运输部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各大港口的“成绩单”,其中长三角港口群整体表现亮眼,已经公布数据的24个城市累计实现货物吞吐量256623万吨,占全国的38.2%。

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推进,长三角港口群的发展也迎来关键时期,未来长三角地区将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和交通网。

分析师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上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港口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江苏省内多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增长迅速。与此同时,地区内的港口群发展涌现出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双龙头”的驱动格局,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快速发展。

从港口货物吞吐总量上看,宁波舟山港上半年以55796万吨的货物吞吐量成为长三角第一大港口,是唯一一个半年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的港口,在国内各港口中也位居首位。上海港紧随其后,上半年货物吞吐量35985万吨。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分别位居杭州湾的南北两侧,成为整个长三角港口群的重要门户与龙头,带动着区域内的货物贸易发展。

分析师发现,上半年长三角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共有9个,除了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之外,苏州、镇江、南通、泰州、南京、连云港和江阴,这些城市的港口货物吞吐量都初具规模。在上述7个城市中,苏州的货物吞吐量紧追上海,二者间的差距已经不足1亿吨。

从货运吞吐总量的省域分布来看,江苏省内的港口数量最多,共占据7个,上海和浙江省各1个。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安徽地区本身并无海港,但芜湖、铜陵、马鞍山三大内河港口上半年的货物吞吐量也均在4000万吨以上,全年总体有望突破亿吨。

从货物吞吐量的增速方面看,长三角地区内共有11个城市的货物吞吐量增速超过10%。在吞吐量增速的前15名中,江苏省以7个港口占比最高,浙江和安徽两省都入围了4个城市。

需要强调的是,2018年江苏省全年共有8个亿吨港口出现,但今年上半年,苏州、镇江、南通、泰州、南京、连云港、江阴7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就已经突破了1亿吨,其中镇江港货物吞吐量更是增长了106.3%,港口货运增速在长三角地区可谓“一骑绝尘”。

在衡量港口发展的关键指标中,外贸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也是重要的维度。从上半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上来看,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两大港口分别霸占着各自领域内“龙头”位置。

从外贸货物吞吐量上来看,宁波舟山港上半年达到25458万吨,成为长三角地区外贸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虽然外贸货物吞吐量舟山最多,但上海港的外贸货物无疑是占比最高的,达到55.5%。

上海港的功能定位是国际航运中心,因此集装箱吞吐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位置,在国际集装箱运输方面有着巨大优势。上半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54万吨,遥遥领先于区域内其他港口。

宁波舟山港不仅是长三角第一大港,同时也是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还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转港口,能够在长江沿岸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提供原材料、能源和外贸货物等领域发挥重要的运输服务功能。

通过对比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这两大港口的数据,可以发现上海港的优势集中在国际集装箱运输,而宁波舟山的竞争力更在于大宗散货和大型油码头、煤码头、铁矿石码头等专业性货物的运输。

在两大港口领先发展的同时,上半年马鞍山、扬州和温州三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分别出现了5.1%、0.2%和4.7%的下降。虽然吞吐总量下降的幅度并不多,但也使得长三角区域内港口的发展不平衡性进一步扩大。

分析师认为,在港口一体化过程中,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需进一步发挥带动作用。上海港应调整货物结构,将长江流域内贸物资分流给其他港口,充分发挥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强化自身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宁波舟山港大力发展传统物流之外的港口业务,向国际枢纽港继续靠近,与上海形成优势互补的“双龙头”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还需要优化长三角区域内的港口群功能分工,突出上海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成为长三角港口群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领头者。在此基础上,增强江苏和浙江两省港口的实际运输功能,使长三角港口群在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关键词: 长三角 港口 吞吐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