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深度
深度

为绿色低碳未来增添动力——从集疏运结构看腹地型集装箱港口发展

2022-06-08 14:39  来源:中国交通报


港口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枢纽和关键节点,积极推进绿色低碳集疏运方式意义重大。由于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具有较大规模效益、单位能耗低,因此成为绿色低碳物流的标志而备受推崇。

目前对如何计算集疏运比例结构尚无统一方法,在某些统计测算方式中剔除了国际、沿海中转及部分内河中转运输,但从港口视角出发,与吞吐量统计规则相衔接,可以通过测算不同进出港运输方式集装箱吞吐量在总吞吐量中的比重来衡量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合理性。同时,随着腹地型港口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其腹地辐射范围已不仅仅所在区域的内陆腹地,往往也延伸到沿海其他地区甚至国际地区,因此笔者将沿海中转与国际中转也纳入腹地集装箱统计范畴中。

从不同港口的水路和铁路运输比重总和来看,腹地型集装箱港口总体上可以分成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占比超过70%。这类港口从集疏运结构来看,相对更加环保清洁,典型代表是汉堡港和连云港港。此类港口往往地处水网密集地区,同时又有拓展海铁联运所需的广阔空间与需求,如我国连云港南接江苏腹地密集的内河水网,北接山东,同时辐射河南等内陆平原地区,铁路运输发展条件较好也有较大需求,因此近年连云港港的海铁联运量增长快速。

第二梯队: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占比在50—70%区间内。这类港口从集疏运结构来看较为环保清洁,但公路运输依旧占有较大比例,其集疏运体系仍有一定的结构优化空间。这类港口的典型代表如上海、广州、北部湾、釜山、鹿特丹和安特卫普,其特点是拥有相对发达的水网,水路集疏运吞吐量比重较高。

第三梯队: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占比不足35%。如宁波舟山、厦门、大连、洛杉矶、长滩等港口,这类港口仍以公路运输为主要方式,往往缺乏密集水网,但随着宁波舟山、厦门、大连等港口的海铁联运业务发展步伐加快,未来绿色集疏运方式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全球范围内众多港口均在主动优化集疏运方式,推动水路、铁路集疏运体系建设,提高水路、铁路等绿色低碳集疏运方式的比重。例如,近年来,我国深入开展散改集、公转铁、公转水等运输结构调整,铁水联运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754万标箱,增长9.8%,集装箱内河水路运输量比上年增长11.3%。国务院发布的《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的奋斗目标。可以预见,未来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在我国港口集疏运体系中的比重必将不断提升。(吴文娟 谢文卿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港口发展研究所)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