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深度
深度

打破发展桎梏,进一步释放铁水联运潜能

2021-07-26 14:31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2020年,我国铁水联运业务量逆势上涨,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完成687万标箱,同比增加29.6%,其中,大连—东北地区、宁波—华东地区和连云港—阿拉山口沿线地区等6条铁水联运通道示范项目完成近460万标箱,同比增长26.2%。但对标发达国家,我国铁水联运占比较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信息通而不畅、基础设施多而不连等问题依然突出,打破多式联运发展桎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强化政策引导 培育利益共同体

我国现阶段处于调整运输结构、发展铁水联运的初期,急需健全相关法规政策体系。交通运输部2020年出台的《关于完善综合交通法规体系的意见》中,已将《交通运输法》列为跨运输方式法规系统的重要法律推进。此外,还需要厘清联运各环节与权责事项,完善一揽子扶持政策的修订。

欧盟在推动联运发展、政策机制设计等方面具有10多年的经验积累,2010年推出马可波罗计划,通过共享铁水联运收益、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以及提供金融价格优惠等措施引导公路运量向内河水运及铁路转移,经实践获得较好成效。

水运与铁路承运主体分离,水运主要由船公司以及港口为主导,而铁路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和各地方铁路公司负责,因此导致铁水联运的决策存在偏差,各利益主体博弈严重。此外,部分无船承运人、货代和多式联运经营公司也在组织联运业务,但此类运输公司体量较小,在行业内部话语权较弱,难以形成有效联运网络。因此,行业内应通过合资、整合等形式培育利益共同体,如2020年中铁集装箱公司和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共建东向陆海贸易新通道,推出铁海快线联运模式,同时设立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不同性价比的铁水联运路径选择。

打通信息共享通道 创新云端管理模式

引导货运量从公路转向铁水联运,其核心是优质高效的服务体验。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平台缺乏整体衔接,多个信息系统错综复杂,铁水联运“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模式难以大范围推广,极大影响了运输效率的提高。应加强政策引导,打破行业壁垒,推动铁路、水运等运输主体共建公共信息平台,提高托运人信息透明度,减少联运业务运营成本。

交通运输部从顶层设计着手,研究制定了多式联运标准体系框架,发布20余项行业推荐标准。国内各个港口集团响应政策号召,从不同角度展开探索。湖北省港口集团提前谋划布局,于2017年组建专班,推进“云上多联”智慧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2019年平台一期上线运行,2020年入选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基于互联网云端背景,形成了“数据驱动+平台赋能+智能终端+场景服务+敏捷供应”的平台商业模式,搭建了铁水联运信息网络平台,同时将即时信息共享到铁路货运站、水运港口,实现了“门到门”的运输目标。类似的,连云港在自贸区政策体系下试行“一单到底”铁水联运模式,将多种单证合一,极大地减少了托运人办事环节,进一步扩大“公转铁、铁转水”模式的溢出效应。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推动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政策层面已将多式联运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但在实际运营中节点拥堵的难题仍然普遍存在。这是因为,部分铁路、港口等建设时间较早,且当时相对独立发展,未能高效联动。

推动铁路与港口接轨,政策上大力支持,企业诉求强烈,有的省份试行“国铁+地方铁路”“国铁+园区铁路”等模式,但在产权、定价和效率等方面仍有诸多提升空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单一企业缺乏足够资金或多个企业收益分配难以实现;另一方面是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及管理机构,缺乏长效、顺畅的跨部门合作机制。

下一步应从管理和技术两个维度,同时推进运输方式的衔接。一要形成联署工作协调机制,自上而下包括管理部门、行业企业等,号召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体量较大的水运公司共同参与。河南已在积极探索,由省交通运输厅牵头,自贸区设立多式联运办公联署。二要统一标准和接口,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特征、单证流程与建设维护等信息,以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为目标,构建联运组织下的规则、服务标准等规范。三要创造连通的外部环境,由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等共同协调,推广“一单到底、信息共享、监督共管”的作业模式,管理机构内部形成统一认识、机构之间达成配合互认。区域和行业之间也应如此,推动陆海通道、贸易联盟之间形成协作关系,助力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

优化运输组织 提升铁水联运渗透率

由于铁路和水运运输环节多、不透明等短板,致使铁水联运在社会的渗透率较低。同时,铁水联运在市场中缺乏行业品牌标杆,导致市场对铁水联运的认知处于低价、繁琐和时间长的刻板印象。

因此,推动“公转铁、铁转水”运输结构转变应“内外兼修”。一方面根据本地区港口与铁路的特点,因地制宜推出运输新模式。如2019年佛山货运中心和肇庆市永泰港务有限公司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无轨铁路货场,前置集装箱铁水联运服务,实现了跨区域的一站式业务办理。另一方面,突出服务营销在运输行业的贡献,通过建设铁水联运品牌案例,将行业内优秀应用案例向全社会推广,进而提升联运知名度与影响力。如南宁铁路局南昆货运中心通过与广西西江集团合作,实现了航运水位与货运的联动协调,在枯水期实现了航道通航,保证了铁矿粉供应。

总之,“水运+铁路”的组合模式已成为下阶段交通运输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低碳、降本、增效等优势。从业主体应聚焦激励机制设计、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等方面,优化运输组织,扭转社会印象,为运输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作出贡献。(刘家国 大连海事大学供应链与港航运营研究院院长、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