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深度
深度

如何构建港口物流的共生系统?

2012-12-05 16:03  来源:论文网

港口作为现代物流链中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已成为整合生产要素功能的平台,完成了整个物流系统中许多基本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已成为区域市场与国内外市场的节点,区域经济与国内外经济的交汇点,是所在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港口物流利用港口集货、存货、配货、多式联运的特长,以区域经济为中心,发挥其对港口周边区域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活动。港口物流涵盖了物流活动中所有的作业环节,港口本身就是一个物流基地、物流枢纽、物流节点,是物流相关企业的集群。港口因其独特性资源禀赋和业务的相关性,产业的集群现象日趋明显。港口物流系统,是指按某种共生组织模式和共生行为模式构成的共生关系的集合。具体讲,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是指服务港口物流活动的各节点企业或机构以港口为集聚地,所结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节点企业或机构,为实现同类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而共生,而节点企业内部及其之间因共生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带来了共生系统成员和整个系统效益的增长。各节点企业就是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在港口物流共生系统中,节点企业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结成联盟,每个企业在各自优势领域为系统发展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形成共生系统优势互补、成员企业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格局。

 

港口物流的共生边界确定

 

港口物流共生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存在着系统边界,是有范围、有层次的。港口物流共生系统以系统共生能量为边界,凡是与共生能量创造过程有着直接关系的企业都是港口物流共生系统的组成成员。港口物流共生系统各节点企业是以为客户降低成本或提供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只有物流服务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共生系统内企业才能获得其所耗费成本的补偿和合理的利润,因此客户需求是把港口物流共生系统各成员连接起来的内在动力。港口物流共生系统各节点成员企业通过物流供应链上下游的供需及互补关系,通过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将共生系统中各子系统、共生单元企业及系统外的客户与环境之间连接成一个整体。作为共生系统,对共生新能量的追求是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客户需求为共生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真正促使系统发展的是共生能量的增加,即系统内共生关系结成给各共生单元企业带来的利益,这些利益维持着整个系统及其共生单元的生存或发展。

 

港口物流共生单元的表达

 

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根据在港口物流活动的不同功能和层次,整个共生系统划分为五大子系统:运行子系统(核心子系统)、配给、服务、需求和环境子系统。对于不同层次的共生系统,共生单元是不同的。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看,物流运行子系统(核心系统)和其他四个子系统各自构成了一个大的共生单元。从各个子系统看,如物流运行子系统中的运输、仓储、理货、货代、船代、装卸等企业成为子系统的共生单元。服务子系统中的设计研究所、劳动中介、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等企业也成为共生单元。基于不同的分析层次,共生单元是不同的。从产业集群这个层面探讨企业共生现象,共生单元的确定是指服务于港口物流活动的各节点企业或机构,各共生单元根据各自功能与作用分散在各子系统中,形成一个庞大的共生生态网络。各企业在港口物流活动中一般以某项服务功能为主要特征,可把共生单元划分成四种类型:运输型、仓储型、港口生产型和综合服务型港口物流企业。这四大类企业构成了共生系统主要共生单元的同质节点。需要说明的是,源于港口物流企业服务功能的外延,一个同质节点上可能有多个实体企业,而一个实体企业也可能存在于多个共生单元中。共生单元可由质参量和象参量表示。质参量和象参量是反映共生单元特征的两个主要参量:质参量反映共生单元的内在性质,象参量反映共生单元的外部特征。共生单元企业的参量不止一个,而是多维度的一组参量。对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中的每个共生单元都存在一组不同的质参量,它们共同决定共生单元的内部性质。在港口物流运行子系统中的运输企业而言,这些质参量主要包括:运输周转能力、货物发送能力和服务水平等。在这一组质参量中起主导作用的,称之为主质参量,主质参量在共生关系的形成中具有关键作用。上述运输企业其主质参量是运输周转能力。同理,它也存在一组象参量从不同角度分别反映共生单元的外部特征:运输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运密度等,其中主象参量是运输周转量。

 

港口物流的共生关系层次

 

共生关系反映了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和能量互换关系,共生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实质是共生系统中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有效产生、交换和配置。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共生有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有益于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优配置,建立企业间的信任关系,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对参与共生的企业都是有利可图的。但是,共生能否持久稳定,取决于共生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巩固与否。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关系是一种基于港口物流活动大中小企业关系,反映整个港口物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供需、竞争和互补的复杂共生关系。具体而言,港口物流活动总是以一个大型港口生产经营的核心企业为主体,以供需关系联系着客户、配给和服务性的各类大中小型企业,周边以竞争和互补关系围绕着货代、船代、配送、运输、装卸等中小型企业。它们之间构成了大中小企业共生以港口物流应链为核心的供需型共生关系,是围绕进出口港口的货物的交换运输所形成的共生关系。在共生系统中,大型港口生产企业占支配地位,它与其他共生单元企业的共生往往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处于从属地位。大企业专注于港口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而将其他货代、船代、配送、劳务等业务外包给中小企业,并且在其周边因势而生了诸多配套服务的金融、劳务中介、燃料供应等企业。因此,在共生系统中以港口物流供应链为核心的异质节点企业之间形成了供需关系,各同质节点企业之间形成了竞争与互补关系。

 

港口物流的共生环境

 

港口物流的共生环境是指系统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的总和。自然环境是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灾害等因素的总和;经济环境包括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经济政策、经济体制、行业政策、产业链结构、经济周期等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包括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的总和。共生环境对于共生系统而言是外生的,它可能面临三种共生环境:正向环境,是指对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环境;中性环境,是指对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起中性作用的环境;反向环境,是指对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起阻挡作用的环境。当然环境是随时空变化的,它与共生系统及共生企业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共生系统及其共生单元企业总是以对环境的反作用,使环境的作用向积极方向转变,朝着有利于系统自身发展的方向转化。

 

港口物流共生系统的结构构建

 

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结构从系统内部描述了整个集群的性质。共生系统分为五大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义包含了若干更小的子系统(子群),其中运行子系统是整个共生系统的核心,它涵盖了整个港口物流链的活动。服务与配给子系统为物流活动顺利运行提供了保障,需求与环境子系统为港口物流活动提供了动力。各共生单元根据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分散在各子系统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共生生态网络。从一般的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来分,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是专业化的经济基础设施,如专业技术及人员、港口基础设施、资金及各类制度法规等人财物的基本经济基础:中间层是支持产业,主要是指支持货物流转所提供的配套支持性的服务,如基础设施的维护、劳动和教育培训、运输耗材的配给等;核心层是最高层、是先导产业,也是整个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最终商品———物流服务。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是一个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根据各共生单元在系统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各共生单元之间联系的不同,又可将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是由运行子系统所组成的生产系统网络层,子系统中的各企业因物流链的运行结成供需关系;中间层是由运行子系统、配给子系统和服务子系统所组成的产业系统网络层,服务于配给子系统中的共生企业与运行子系统中的企业结成供需关系;最外层是由运行、配给、服务、环境和需求等子系统所组成的社会系统网络层,需求子系统为港口物流的运行提供动力,环境子系统对其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中的每个子系统也有其不同的结构层次:运行子系统的核心层就是物流管理子群,其他各子群在管理子群的统一调度下以星式相连构成运行子系统;而管理子群又可细分为信息管理、生产调度和配送管理等小系统。以此类推,各共生节点企业或链式、或层状、或星式相联,构成一个庞大而有序的生态网络。

 

增加港口物流共生系统的能量

 

共生系统一旦形成,就会有其自身的运行轨迹和能量特征,共生能量就是用来描述共生系统的动态特征。假设整个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包含多个共生单元,每个共生单元都可描述为一组质参量和一组象参量的组合,共生系统的共生新能量可定义为:每个共生单元在共生条件下的能量之和与非共生条件下能量之和的差,就是指共生过程给共生系统带来的净能量。港口物流共生系统,是指集群内部所有企业加入集群时的利润减去不加入集群时的利润所得差额的总和,即集群内部所有企业获得的额外剩余利润的总和,它是产业集群能够比单个企业简单加总实现更大绩效的表现形式。不断增加共生系统的能量,是系统生存和发展根本动力。通过对港口物流共生系统的模型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加强港口物流共生系统中各成员企业的自身建设是系统增加能量的基本途径。以市场为主导、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多种形式发展综合服务物流企业,发挥其集群核心能力,推动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整个物流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从港口吞吐到海陆空货运等,多方位提升集疏运系统能力,解决物流需求增长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瓶颈”制约;大力实施“区港联动”战略,发展保税物流园区,将保税物流园区建设成港口物流的有效载体,协调发展物流相关配给与服务产业,进而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积极开拓港口腹地物流市场,提供到门直通关、落地检放等综合服务,实现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2.建设高度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是增加系统能量的根本保障。提高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为港口物流供应链提供流畅的共生信息通道;强化物流管理体系建设,高度整合集群内的共享资源,加速反应、合理配置,使港口物流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无缝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形成港口物流供应链流畅的共生物质通道,实现总体功能最优化的物流服务目标。

[上一篇]    [没有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