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综合>物流
物流

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受疫情影响大幅回落至80.6%

2020-03-06 12:40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发布的2020年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80.6%,较上月大幅回落22.3个百分点,跌至自数据调查以来的最低。各分项指数中,供应指数和销售指数均出现暴跌,库存指数则出现暴涨。从本月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处于供需双弱格局,特别是物流受限放大了阶段性供需矛盾,商品库存激增,市场供应压力明显加大。预计随着物流和用工的陆续恢复,后期市场运行情况将取决于供求两端恢复的速度。从当前市场的情况来看,返工潮应该在3月初迎来高峰,以隔离2周时间去推算,预计3月15日前后国内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基本恢复正常,要到3月中旬才有可能开始逐步消化当前的高库存。综合各方反馈的信息来看,当前市场供应端复产情况好于需求端,预计3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仍将维持供需失衡的局面,运行压力依然很大。


商品供应明显减少。2020年2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为74.5%,较上月大幅回落31.1个百分点,显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春节长假等因素影响,商品生产企业假期停产、复产缓慢、物流受限,加之各地严格执行的疫情防护措施使得员工返岗困难,企业遭遇用工荒,导致商品生产明显下降,对大宗商品市场的供应影响显著。从各主要商品来看,本月各商品供应量均大幅下降,其中钢铁、铁矿石、有色金属和化工供应量下降幅度均超过两成,能源类商品因和民生息息相关,复产进度较快、力度较大,供应量的下降幅度和其他品种相比略小。本月钢铁、铁矿石、原煤、成品油、有色金属、化工和汽车供应量较上月分别减少26.7%、29.3%、18.1%、19.5%、25.4%、28.6%和17.5%。

商品销售显著下降。2020年2月份,大宗商品销售指数大幅下跌37.9个百分点,至63.3%,显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各地延迟复工复产,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显著下滑,商品销售严重受阻。中下旬以来,国内已经逐步进入复工阶段,但企业实际的生产恢复节奏仍然较慢,下游企业基本都存在员工复岗缓慢、物流不畅以及新增订单有限等情况,导致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市场需求的回升空间也较为有限。从各主要商品的销售情况来看,本月各商品销售量和上月相比降幅均超20%以上,其中铁矿石和汽车销售量降幅达到45%左右。本月钢铁、铁矿石、原煤、成品油、有色金属、化工和汽车销售量较上月分别减少38.3%、44.8%、31.9%、25.8%、34.5%、22.4%和45.2%。

商品库存出现激增。2020年2月份,大宗商品库存指数为130.0%,较上月大幅上升27.8个百分点,并连续三个月上升,显示由于终端市场需求减少,加之受疫情影响商品流通企业复工复产普遍不足,物流运输严重受阻,导致商品库存迅速累积,部分商品甚至出现胀库的现象。从各主要商品来看,本月各商品库存均呈现激增的态势,库存量和上月相比增幅均超一成以上,其中钢铁和汽车库存增量接近五成、有色金属的库存增量超过三成。本月钢铁、铁矿石、原煤、成品油、有色金属、化工和汽车库存量较上月分别增加49.6%、18.1%、12.3%、20.7%、33.2%、19.3%和47.8%。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