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原油期货——港航业发展新利好
2018-06-19 11:53 来源:中国水运报
自3月26日上市以来,中国原油期货已运行两个多月,受到市场关注。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近日表示,从目前来看,原油期货虽然未满百天,但首秀相当成功。数据显示,原油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稳步增长,截至6月初,原油期货成交量从上市首日的4.24万手增加至20.26万手,增加了3.78倍。中国原油期货上市对我国港口、航运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五大优势 交割库落地青岛
中国原油期货上市,对我国港口企业是个重大利好,特别是青岛港。3月15日,青岛港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获得原油期货指定交割仓库授牌,标志着青岛港正式具备开展原油期货交割业务的资质。依托青岛港的区位、资源、市场、管理等优势,青岛实华原油码头有限公司(青岛港下属的液体散货公司,以下简称“实华公司”)作为国家首批6家指定交割库之一,也成为唯一一家获此资质的港口企业。
为何会选择实华公司作为交割库?据实华公司业务部副经理王鹏介绍,早在2011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筹备中国原油期货上市时就安排相关人员到实华公司来考察。“到2018年3月期间,交易所相关领导和专家多次到公司实地调研指导,我们的现场管理给交易所留下了深刻印象。”王鹏说,在上级领导和海关的大力支持下,实华公司及时完成原油仓储资质、保税资质办理,并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流程,促使实华公司成为中国首批六家指定交割库之一。
近年来,瞄准打造“国际原油贸易、分拨中心”,青岛港大力发展原油板块,为原油期货交割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王鹏一口气给记者列出了青岛港作为交割库的五大优势——
区位方面,青岛港是中国进口原油最大的上岸港口,是山东炼化企业最大的上岸口岸,货源腹地辽阔,客户众多,同时地处东亚港口的核心圈,众多国际贸易商在青岛港开展贸易。
码头方面,董家口30万吨级兼靠45万吨级原油码头可以满足世界上最大的和所有主流船型VLCC的靠泊,同时第二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计划今年四季度开工,明年建成,同时具备两座10万吨级转水码头,期货船舶来港后能够第一时间进行靠泊。
疏运方面,全力加快青岛港董家口港—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工程建设,管道可以直通和辐射山东大部分炼厂,铁路可以直达全国。
管理方面,青岛港从事油品接卸仓储40余年,是最早接卸进口原油的港口之一,有丰富的油品接卸、仓储管理经验,曾获交通部油品“原来原转”服务品牌和首批五星级现场单位。
服务方面,青岛港实施一体化运营,码头、库区都由实华公司统一负责,手续便捷,价格优惠,24小时服务,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
据悉,实华公司2017年率先建成全海区第一个亿吨油品公司,进口油接卸量占全国进口油总量1/6以上,占山东市场50%。
港口中转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
中国原油期货实施保税交割制度,将促进原油中转市场的发展。相关专家表示,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输入区域,随着中国原油期货的推出,东亚的保税原油商业储备会进一步增加,相关的储罐、码头基础设施的建设会进一步增强,使得该地区在现货市场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进而进一步优化保税资源。
该专家介绍说,以往原油从中东运往中日韩码头、直接上岸,但现在有了中国沿海保税区的巨大的仓储资源之后,中日韩之间的短途原油贸易会更加发达,催生该地区仓储资源的进一步再分配。
中国原油期货上市,也助推了港口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以前港口只能接卸、仓储、运输现货和保税原油,有了期货库后,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现货、期货两种服务,客户也可以通过现货、期货市场进行操作,从而保障利润,保障供应。”王鹏说,中国原油期货是第一个国际化的品种,随着中国原油期货的发展,境外国际参与者增多,从事期货交割的国际贸易商、机构会大幅增加,这对提升青岛港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原油贸易分拨中心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前,青岛港正在通过搭建兼具金融功能、贸易功能、物流功能的保税原油现货交易平台、原油期货交割平台,整合产业、贸易、物流等优势资源,更好更紧密地串联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带动整个石化板块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实现从码头装卸、存储、中转基地向国际原油贸易、分拨中心的转型升级。实华公司装卸三队队长杨献鹏告诉记者,他们按照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货模拟方案,完成了3批各200万桶入库、仓单生成、28万桶交割、20万桶复运出口、1万桶仓单转让等业务,锻炼了队伍,确保模拟交割顺利完成。他表示,未来,实华公司将以建设一流原油期货交割样板库为目标,以期货原油“进得来,卸得下,存得好,出得去”为标准,推进原油期货交割业务。
拉动油运等相关需求
除了利好港口外,新的期货交易平台对航运业发展尤其是油运行业也将产生诸多有利影响。
目前,世界原油消费主要集中在亚太、北美和欧洲及欧亚地区,而世界原油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北美和欧洲及欧亚地区。业内人士分析称,新的期货市场必然带来地区贸易增量,将促使中国和中东、拉美等地区原油交易增多,随之而来的运输需求增长,从而不断提升航运运力,化解过剩的航运运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原油期货可交割的7个原油品种中,有6个产自中东。据有关数据显示,近五年,这6个中东原油期货交割油品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量几乎无增长。随着中国原油期货的上市,也将有助于打开中东石油市场,从而推动中东至我国的油运航线得以进一步发展。
从船舶工业角度来看,中国原油期货上市是否会促进新船订单的增长?对此业内人士普遍持谨慎态度。油轮按载重吨位可分为小型Small Tanker(小于2万吨)、中型 Medium Range(2—5.5万吨)、巴拿马 Panamax(5.5—8万吨)、运费级 Aframax(8—10.5万吨)、苏伊士 Suezmax(12—16万吨)、巨型轮 VLCC(20—33万吨)、超大型ULCC(大于32万吨)。船型需求和期货市场关系并不紧密,新船需求的增减还取决于过剩航运运力的消解程度。“毕竟改变不了整体原油运输或者供需贸易格局,短期内对造船市场影响难以预见。”该业内人士如是说。
中国原油期货的上市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众多地炼企业。中国石油贸易机构的消息人士表示,中国的炼油厂一般加工中质和重质原油,因此中国INE原油期货是根据中东一篮子中质和重质原油的合约进行设计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用来管理现货价格敞口以及炼油厂所面临的风险。
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炜称,以中国价格参考定价,可以让炼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降低风险,并且期望原油期货和成品油期货能配套出台。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