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热点>航运
航运

2017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发布

2017-07-21 13:31  来源:新华社


19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推出的“2017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在上海发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蓝皮书2017》同日出炉。国际航运中心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7年全球综合实力排名前三位的国际航运中心分别为新加坡、伦敦、香港。亚太地区的上海、迪拜凭借自贸区创新驱动效应,排名实现了战略性提升,分别跃升至第五位、第六位。经济增长疲软的欧洲地区受益于“一带一路”效应,其贸易航运保持相对稳定,汉堡港排名继续位于第四位。


全球排名前10的航运中心中,5个位于亚洲,4个位于欧洲,1个位于美洲。航运中心全样本城市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分别是18个和12个。整体来看,亚洲和欧洲各大航运中心发展很迅速,亚洲航运中心崛起趋势愈加明显。

科创+自贸区对亚太航运产生颠覆性影响

今年指数综合评价体系的一大亮点是项目组尝试探索的一种新的航运中心分类标准,分别从传统认知型、创新引领型、潜力发展型三个观察窗口,重新审视更加科学的全球航运中心空间坐标。

指数报告显示,以上海、迪拜、广州等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国际航运中心为创新引领型航运中心。这些航运中心相比传统认知型航运中心,更加注重后发优势与累积效应带来的超越式发展轨迹。特别是伴随着科技创新不断深入与自贸区开放合作政策快速推进,这些港口已逐步形成港城互通、湾区经济与城市组群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新模式,将对亚太地区航运业态产生颠覆性影响。

波罗的海交易所中国区执行总监李贤明认为,上海上升到第五位这一变化,既体现了亚洲航运依旧活跃,同时也体现了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形势对航运环境整体发展有利。在此背景下,航运更需要一站式的配套服务。

相关数据显示,浦东已经集聚了6000多家各类航运企业和功能性机构。

“一带一路”打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空间

当天发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蓝皮书2017》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编著,从第三方的视角向公众呈现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上海的枢纽港、航运软环境、航运新技术、航运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以及“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合作等5大新气象进行了梳理。今年,蓝皮书所涉指数并不局限于易于分析统计的航运“硬指标”,对于难以量化的航运服务业等“软实力”,也给予了充分关注。

翻开地图,位于长江和东海交汇处的上海港,一手牵着长江经济带,一手挽起海上丝绸之路。蓝皮书显示,该港在“一带一路”中发挥着重要支点和重要枢纽的作用。目前,在建设超级枢纽方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面临两大新机遇,包括洋山港四期工程的建设和自由贸易港区的打造。

预计2017年年底投产的洋山港四期工程,将进一步缩短远洋巨轮在洋山港的等待时间。而自由贸易港区的打造,将实现区港一体化,让货物自由流动,为市场主体创造一种“境内关外”的环境,这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国际中转等业务带来强大助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