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全球!干散货码头也能“智慧”又“绿色”
2022-07-31 13:31 来源:青岛港
“国际上干散货码头仅有单个设备的智能化的探索,而我们直接将目标锚定在全过程的智慧化升级。”伟丽创新团队带头人赵伟丽表示。
前港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的建成,与以往山东港口青岛港取得的各项成就一样,背后同样有一个勇于创新担当的团队——伟丽创新团队。
面对需要系统化升级的52台大型设备、147台流动机械,50余种生产工艺,200多条生产流程,伟丽创新团队不仅没有畏难,而是迎难而上。2020年3月以来,伟丽创新团队把生产现场当作“战场”,梳理电气线路1000多条,攻克行业难题600余项,以小港池码头为试点,为老设备赋予全新的“智慧芯”,依托北斗导航、5G、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激光传感、无人机测量等先进技术,围绕智慧调度(I-BOS)、智慧库场(DYS)、设备控制(ECS)“三大”核心,研发出干散货码头全过程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干散货码头生产作业的“一网统管”。
2022年6月,小港池试点的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正式投入运行,平均能耗率降低10%,人员配置压缩15%,消除290余项安全隐患,安全风险点减少70%。在全球港口行业没有先例可循的条件下,伟丽创新团队再次在干散货智慧码头的“无人区”,插上了“中国港口”的大旗。
自主研发铺就全球引领之路
对伟丽创新团队来说,创新的目的是要创造价值,与“全球第一”相比,更重要的是战胜自己:前港公司是矿石接卸世界纪录“孙波效率”的诞生地,矿石接卸的人工效率已经做到了极致,如何超越人工效率是横亘在团队面前一道难题。
“自动化低于人工就没有价值”,赵伟丽表示,秉承着这样的信念,赵伟丽和团队一起通过对码头各项业务、各个细节的全流程优化,实现了自动化效率比人工效率5%到10%的提升。
在这10%的提升背后,是“含金量”十足的自主知识产权:干散货智慧绿色火车清扫与装车作业系统、“一舱多机”自动化协同作业新模式,干散货码头设备全机种、全工艺、全过程自动化等技术均为全球首创;船舶智能清舱作业系统,火车装车多机种自动协同作业新模式、基于环境识别的大型机械精准映射系统,干散货码头全过程智慧管理平台等技术为全国首创;皮带无人智能巡检系统,干散货库场智慧绿色管理新工艺,干散货码头水资源循环利用新方案等为全行业首创……这“十大首创”,先后获得16项国家专利,让中国码头又一次走在世界前列,也让山东港口青岛港再次成为全球港口转型升级的引领者。
目前前港分公司的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在软件方面拥有100%的自主知识产权,硬件方面正在不断推进国产替代化进程,已完成80%的设备国产化。
在前港干散货码头上,与“智慧”并重的是“绿色”,技术创新为码头运营带来效率的同时,更带来了减碳和节能,让港口向生态港的整体转型不断迈进。
智慧赋能、绿色引领是伟丽创新团队全面升级干散货码头的原则,为了实现低碳节能,团队探索船船直转、卸船直混等生产新工艺的落地,打造货物不落地“直取直出”的全新装车模式,推动“公转铁”“散改集”等清洁运输比例逐步超过80%;实施大型机械节能改造,对卸船机、门机等进行变频和势能改造;应用船舶岸电技术,9个泊位船舶按点全覆盖,靠港船舶岸电“应接尽接”;同时在整个港区加大清洁能源利用、推广绿色照明、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等。以作为试点小港池码头为例,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投入运行后,平均能耗率降低10%。
在码头自身降碳节能的同时,伟丽创新团队更将社会责任融入到智慧绿色码头的设计当中,通过对堆场堆存、装卸作业、道路作业、抑尘隔离、粉尘检测等全方位治理体系的建立,把最易扬尘污染的货种干成最环保的货种,实现了“港口发展与碧海蓝天、智慧科技与绿色低碳、绿色引领与智慧驱动”的有机统一,蹚出了一条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传统干散货码头自动化改造升级之路。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