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转型之惠州港:向“产业港+物流港”转型
2016-02-14 17:02 来源:南方日报
相对于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枢纽兼具人流和物流运输的功能,如今的海港更多地偏向物流运输。作为惠州的核心资源之一,港口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惠州港分为沿海的荃湾港区、东马港区、惠东港区以及东江内河四大港区,沿海共有43个生产性泊位,其中万吨以上22个,总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内河发证企业2家,生产泊位有9个。
尽管拥有这样的规模,惠州港仍然面临着公共码头偏少、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惠州港将向“产业港+物流港”转型,预计到2020年拥有55个生产性泊位,年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4亿吨,其中沿海港口设计吞吐能力为1.02亿吨。
向“产业港+物流港”转型
记者从惠州市港务局了解到,2015年,惠州港总吞吐量为7013.47万吨,相比2014年6485.64万吨的总吞吐量,增长约8.1%。其中石油化工占55%,散杂货占41%,集装箱占4%。
而事实上,惠州港的吞吐能力已经过亿吨了,实际吞吐量只有7013多万吨,意味着约有30%的吞吐量能力是没有发挥出来的。“现在是货主码头吃不饱,公共码头又不够用。”惠州市港务管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庄烨一针见血地概括。
辖区港区聚集着中海壳牌南海石化80万吨乙烯项目、中国海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以及国家石油储备惠州油库等多家炼油、石化、成品油储运企业。
从上述吞吐货物的比例来看,石油化工占的比重过半。惠州海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11年至2015年,惠州港区每年的船载危险货物吞吐量均在 4100万吨以上。2015年惠州辖区危险货物吞吐量更是高达4691.1万吨,达到历史最高值。因此,它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海上散装液体危险货物集散地。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惠州两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石化产业能够取得现有的发展,惠州港功不可没。
但这样一个吞吐能力过亿吨的大港,除了满足石油化工产品的运输,还有很大的运力可以挖掘。庄烨介绍,惠州港的公共码头泊位有10多个,但公共码头的吞吐能力占整个惠州港的总吞吐能力不到两成。剩下超过八成的吞吐能力都是货主码头,由其所属的企业专属使用,即使在装卸货物的时候也不对其他企业开放,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不少码头资源,非常可惜。
除了现有的吞吐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外,惠州港还有巨大的潜在港口码头建设空间可以发掘。从区位上看,它地处以香港为核心的远东航运中心地带,依傍国际环球和环太平洋航线。从建港条件看,它具备建设综合性大港的岸线及水文条件。根据规划测算,惠州沿海宜港岸线如果充分开发,至少可以建设107个泊位,其中包括5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可达3亿吨以上,完全具备成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条件和潜力。
“十三五”大力建设公共码头
基于惠州港有这样良好的基础和潜力,目前,惠州港正在加快公共码头和物流园等配套设施建设,使它实现真正的转型。
据介绍,在“十三五”期间,惠州港将推进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码头建设,加强集装箱、煤炭、油品和粮食等专业化大型深水泊位建设。重点实施荃湾港区煤码头一期工程、荃湾港区5万吨级石化码头工程、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一体化项目配套码头工程、华瀛燃料油调和中心码头;积极推进碧甲作业区中储粮码头和园区、东马港区欧德油储公用石化码头与壳牌石化码头扩建等工程。
预计到2020年末,惠州港拥有55个生产性泊位,其中万吨级泊位达29个,年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4亿吨,吞吐量达到1.1亿吨,跻身亿吨大港行列。
庄烨分析,这除了要大力建设公共码头,还要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其他港口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比如加快散杂货、煤炭、油品等码头建设,尤其是要大力推动化工、冷链、散杂货物流园区的建设,中澳活牛产业链项目建设。以深圳港为例,其运输的散杂货并不多,惠州港即可承接这块业务,做大做强。惠州在集装箱运输业务方面,要积极拓展,积极建设无水港,构建集装箱运输体系,延伸港口产业链,加强港口与区域内产业互动及商贸融合。
很明显,惠州的产业基础是惠州港发展的最直接的腹地。庄烨认为,可以加快建设以石化数码产品、化工、粮食、农副产品、建筑材料等为主的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一批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区域分拨中心和第三方专业物流等物流企业,培育有区域竞争力及辐射能力的龙头和品牌物流企业。推进“港站一体化”,以粤苏皖赣物流大通道的建设为契机,以物流园区为节点,建设以甩挂运输、多式联运为核心的货物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铁路与港口、公路货运枢纽之间的衔接,实现港口码头与铁路货运站无缝衔接,为铁水联运创造条件。
同时,还应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惠州港—汤斯维尔港港口合作,为惠州构建联通澳洲的海上物流通道。
成立港投集团引进社会资源
港口建设项目投入巨大,动辄上亿元资金。据惠州市港务局提供的信息,“十三五”期间公用航道预计维护资金约2.5亿—3亿元,锚地设置浮筒等工程投资约500万元,惠东港区防波堤设置约需1000万元,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将会面临较大的难题。
资金问题怎么解决?除了政府投入外,社会资金也是重要的建设力量。2015年10月,在建港23年之后,惠州港成立了自己的港投集团。这意味着,惠州港有了明确的市场主体来牵头,通过市场机制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推动产业港和物流港的建设。
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广军介绍,港投集团将探索各种创新型融资平台,尝试PPP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突破惠州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与社会或企业合作开发港区基础设施、临港物流园、临港免税区的建设。同时,还要争取国家和广东省对惠州港的支持,拓展融资的渠道。
据介绍,惠州港将联合国资委等部门启动对港务集团、铁路公司、航道投资公司资产的债务整合工作,条件成熟时再划入港投集团。并将加强与广州港、深圳港的沟通联系,重点承接深圳、广州物流港相关业务的转移。接下来,还要出资组建项目公司、物流公司、专业性的置业地产公司,对相关领域进行开发管理。
从总体上来看,惠州港将着眼全球,从单纯的产业港向产业港和物流港并行的目标来转型。一方面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和深圳港等港口走不同的路子,形成错位发展,多走大宗散货。另一方面要改变当前企业码头占多数,公共码头不足的状况,大力建设公共码头等基础设施。并把惠州港建设成为珠三角领先的综合物流供应商,与香港港、广州港、深圳港共同构建亚太地区国际物流中心。
观察眼
莫让惠州港发展再失良机
从惠州的区位来看,它位于华南地区沿海、珠三角东侧,既有珠三角这样最活跃的经济体作为依托,也拥有华中和华东广大的经济腹地。从天然条件来看,惠州港具备建设综合性大港的岸线及水文条件,设计吞吐能力可达3亿吨以上。
然而,从惠州港目前的吞吐能力来看,它虽然是亿吨大港,实际吞吐量仅仅突破了7000万吨,有30%的吞吐能力没有发挥出来。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公共码头的吞吐能力不足总吨位的两成,其余均为货主码头。
记者在以往对老惠州港人的走访,以及近日的采访中了解到,惠州港的发展也曾热火朝天,它早已有非常详细的发展规划,甚至早就有专业人士提出了“产业港+物流港”的定位。为什么没有更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好?有关人士讲得比较婉转,但透过其言辞可以找到一些今后的发展方向。
首先得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舍得大力投入。任何建设都需要投入,尤其是港口业这样高投入的行业。去年,惠州港投集团已经成立,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惠州港的建设。但不能把大部分希望寄托在社会资金上,尤其是在港投集团刚成立的时候,政府还应该匹配为数不少的资金,以保障惠州港得到及时开发。在这件事情上,要处理好投入和回报的关系,以及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其次,不论是粤苏皖赣物流大通道,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是惠州港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丝绸之路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另一方面,广州和深圳等地的港口趋于饱和,这都给惠州港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会,切莫再错过!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