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促航运绿色发展
2020-08-22 13:07 来源:交通运输部
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防污染现场推进会8月21日在江苏镇江举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参加会议并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因地制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促进航运绿色发展,为打赢长江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交通力量,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会上宣贯《400总吨以下内河船舶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长江航务管理局,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江苏海事局,长江航运集团、安徽省港航集团等10家单位分别汇报了推进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据统计,今年以来,沿江省市共改造了983艘400总吨以上船舶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装置,基本完成了装置改造工作;港口已新建接收设施12608个,相比去年年底增加了52%,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接收设施基本实现了码头全覆盖;江苏南通2座水上洗舱站已率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新增岸电泊位255个。
刘小明充分肯定了整治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他说,今年以来,沿江省市和各相关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加强协同联动,积极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长江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治理污染能力不断提升,相关工作措施不断实化,污染防治的成效逐步显现。
刘小明强调,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1年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是针对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的“补课”。在全力治标的同时,我们要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要坚持源头治理,船舶、码头建造准入环节要严格落实各项环保要求,坚决杜绝带着环保缺陷的问题船舶、问题码头投入营运。要坚持系统治理,综合考虑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市场失灵”、成本偏高和长期运营难等情况,打造完善顺畅高效的接收处置运行机制,确保衔接顺畅、运转高效、有效处置。要坚持协同治理,充分调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等多方力量,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刘小明要求,要围绕目标任务要求,聚焦重点、卡实节点、倒排工期、精准施策,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打好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下半场。一要围绕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攻坚。以固定设施为重点,继续加快船舶污染物港口接收设施,特别要加大8座新建洗舱站建设进度调度。相关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推动地方政府加大协调力度,确保LNG加注站尽快完成建设立项前期工作。二要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责任。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按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并加强督导;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督查检查,对工作滞后、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地区进行约谈。三要夯实基础,加快完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400总吨以下内河船舶水污染物防治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进一步研究优化收费机制,加快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四要凝心聚力,营造良好氛围。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舆论引导,培育和提升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的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应用。
当天下午,刘小明一行先后来到江苏华电句容发电有限公司煤炭储运码头、镇江六圩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以及京杭运河镇江服务区,实地察看了船舶和港口污染物接收情况,了解沿江沿河岸线整治和恢复情况。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