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港口>管理
管理

青岛港:精细布局全业态 转型应对新常态

2016-03-23 12:02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3月19日,青岛港主要经营者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青港国际,06198.HK)发布2015年度业绩:实现营业收入73.69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货物吞吐量4.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34万TEU,归属于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19.05亿元,同比增长20.2%;剔除转让合资公司股权收益后,归属于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17.90亿元,同比增长12.9%。


3月22日,青港国际在青岛“举行2015年度业绩媒体说明会”。青港国际总裁焦广军坦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港口的快速发展无法单纯依靠货物吞吐量增长,传统码头装卸服务盈利高位增长难以持续,这就要求港口需要进行多元化架构的调整和布局。

正是在多元化战略的支撑下,青岛港在港口转型升级的大潮下,率先出击并已经开始小有斩获。

“稳”:业绩保持两位数增长

青岛港主要业务主要包括六大板块,即集装箱处理与配套服务、金属矿石、煤炭和其他货物处理及配套服务、液体散货处理及配套服务、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港口配套服务、金融服务。

从去年各业务板块的业绩占比来看,集装箱处理及配套服务占比为22.6%,干散货处理及配套服务占比为18.8%,液体散货处理及配套服务占比为10.4%,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占比为31.2%,港口配套服务占比为10.4%,金融服务占比为6.6%。

从4年来各业务板块的业绩情况来看,装卸主业的业绩明显趋缓,目前物流服务板块已经成为业绩最大的提供板块,而金融服务板块的发展不到两年时间已经大有成效。不过焦广军强调说,装卸主业是青岛港业务的基石,是最核心的业务,其他的配套业务都是围绕装卸专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而展开的。“我们的规划是到2020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能够超过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能够超过2000万TEU。”

青港国际于2014年6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对于何时回归A股的问题,青港国际资本市场办公室主任史秀琴表示:“由于有相关法规的限制,青港国际将在H股上市3年之后启动A股上市计划。同时,A股上市之后,员工持股计划也在考虑中。”尽管如此,青岛港拥有让人羡慕的良好现金流和稳健财务状况。去年年底,青港国际持有自有资金余额30.56亿元,远高于4.92亿元的有息负债。今年3月18日,青港国际抓住国内市场利率较低的有利时机,成功发行首期公司债15亿元,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据透露,第二期公司债也正在积极准备中。

“大”:有多大船就有多大港

青岛港曾经有一句著名的口号:“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事实证明,此言非虚。青岛港目前拥有能够靠泊当今世界上最大矿石船、最大油轮、最大集装箱船的大码头优势,以及世界第一的铁矿石和集装箱接卸效率优势。

去年,青岛港建成并投产年通过能力335万吨、工艺设备先进的粮食码头,标志着青岛港将成为沿黄流域散粮接卸能力最大的港口;新建的246万方油品储罐和内陆输油管线正在加快施工,扩大了存储和疏运能力;发挥董家口港区拥有的广阔堆场和临港产业优势,实现钢材、木材、建材等货种增量增收。

据统计,青岛港作为中国首个具备40万吨大矿船靠泊条件的港口,不仅实现了中国大矿船首靠,而且去年全年进入中国的13艘40万吨大矿船中有11艘靠泊青岛港;去年还靠泊VLCC船舶172艘次,同比增加29艘次、增长20%;靠泊1.8万TEU以上集装箱大船85艘次,实现集装箱大船作业常态化;新增集装箱航线28条,航班每月超过700班,航线数量和班轮密度位居中国北方港口第一位。此外,青岛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和青岛港腹地经济比较发达的市场优势,带动青岛至中亚的直通班列每周稳定运行,国内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增至27条,全年铁路货物装车量达到78万车,构筑起了便捷高效的内陆和国际物流大通道。

焦广军表示,青岛港今年将继续做大做强码头装卸业务,同时发挥国际知名战略合作伙伴的优势,并对各大客户实施高层沟通、总部营销战略,做大做强核心货种。

“全”: 打造全程物流服务提供商

去年10月8日青岛港设立通宝航运公司,并购入集装箱船“通宝1”轮、“通宝2”轮;今年1月15日,“通宝1”轮正式首航。青港国际业务部部长王军介绍说,青港国际去年在船价低位的时候买入两艘船,这是青岛港首次涉足航运业,也是青岛港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重要手段。“我们准备先进行青岛港内的接驳运输,之后进行省内支线运输,接下来运输范围将辐射到渤海湾,而今后根据发展情况有可能发展至近洋航线。”

在全程物流方面,青岛港统筹港内和社会资源,配置海运、公路疏运、海铁联运、船代、货代、保税、加工、仓储、查验等增值服务,做大现代物流。去年,青港国际现代物流现分部业绩7.51亿元,同比增长34%。据介绍,业绩大增的原因主要是场站仓储业务与其他场站运营商及船公司强强联合,迅速发挥规模效应;代理业务发挥与装卸业务的协同作用,集装箱船代已覆盖15家船公司的16条航线,货代业务打造了化肥,冻鱼等7个优势货种;运输调度业务依托信息优势整合外部车队,优化车货匹配,已覆盖港区内50%的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港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矿石大超市,拓展了保税、期货交割、矿石混配、船代货代等增值延伸服务。青港国际投资2600万元成功开启的混矿业务,为客户提供了高附加值服务,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淡水河谷将这种混矿称为“董家口标准矿”。

焦广军表示,今年青岛港将继续发挥港口在物流链中的枢纽优势和港口资源优势,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积极拓展代理业务,与世界级船公司合作,逐步形成对超大型集装箱、矿石、油轮船务代理的竞争优势和主导地位,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发展公路运输业务,依托青岛港公路运输电商平台,整合、优化运输货源和运力的配置,为客户降低成本;加快内陆港布局和运营,建设区域营销中心和物流服务中心,增强对内陆货源流向的引导力和控制力;加密海铁联运网络,强化与铁路部门协作,增开新线路,增加新运量;不断完善联接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通道,推进青岛到中亚和欧洲的直通班列增量,建设跨境班列东方‘桥头堡’。”

“新”:金融产业成为新支柱

港口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与金融的结合自然而然。探讨港口与金融的发展状况,每个港口都有其独特的产业特点。对于青岛港而言,就是强化金融与港口产业链的融合,扩大财务公司业务范围,设立运营融资租赁公司,积极发展融资租赁、贸易融资、保险代理、质押监管等金融新业态,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源。去年,青港国际金融服务的业绩增长160.7%,成为新的产业支撑。

焦广军表示,青岛港将大力实施金融战略,发挥港口作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的优势,深化产业金融结合,提升金融服务和盈利能力。“在强化财务公司司库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产业的能力,拓展经营范围,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发挥融资租赁公司的作用,持续开展大型设备等动产融资业务,发挥港口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外部市场,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联合租赁、转租赁、商业保理等业务;依托青岛港与青岛银监局联合开发的银行、港口、货主信息互联互通的银港通系统,持续开展货物质押融资监管业务,为银行提供有效监控平台,为货主提供融资便利。”

“拓”:国际化和网络化成为发展战略

去年11月3日,青岛港与马士基码头签署意大利瓦多利古雷港码头合资项目备忘录。正在开发建设中的瓦多利古雷港集装箱码头位于意大利北部地中海利古雷海岸,计划于2018年年初投入运营,将主要服务于意大利北部、法国南部、瑞士和德国等腹地市场。瓦多利古雷港冷藏码头为现有码头,配套设施完善。由此,瓦多利古雷港码头合资项目也成为青岛港国际化战略中的首个海外码头合资项目。

青港国际发展部兼海外事业部部长王恩世表示,青岛港的国际化战略是2014年研究提出的,在港口的发展过程中发现实施国际化战略既是国家的要求,也是企业的需求。“青岛港的国际化战略一直在推进:一方面加大国际港口的交流合作,实现信息、技术的共享,增强经济往来;稳妥推进对外管理输出,去年青岛港与中石油集团实现战略合作,成功向缅甸皎漂港原油码头输出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外的合资项目,已经签署的就是瓦多利古雷港码头项目,此外,青岛港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在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和非洲的一些港口,正在与其他各方积极探讨。”

在互联网战略方面,青岛港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深化互联网技术与码头装卸操作、港口物流等深层次融合。目前,青岛港两个世界一流的集装箱自动化泊位正在加紧建设,年设计吞吐量为300万TEU,今年年底达到试运行条件,建成后将提升作业效率30%;跨境电商等物流电商网络服务系统已经建成运行,公路运输电商平台已集聚社会车辆10000多辆,由线下转为线上的物流电商生态圈正在形成。

面向未来,焦广军表示,青港国际将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联手国内外大船公司、国际码头运营商等战略合作伙伴,优势互补,拓海外发展空间。“要积极开展国际友好港建设,加强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沟通;稳妥推进管理和资本输出,寻求并实施在海外开展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等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在互联网战略方面,深化互联网技术与码头装卸操作、港口物流、内控管理等深层次融合,建设智慧港口。“加快建设码头智能操作系统,推动其他码头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化升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物流电商网络服务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快推动物流服务由线下转为线上,方便客户,创造价值;加快协同办公和内控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智能化水平。”(刘俊)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