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矿石中转港开始重载试车 年设计能力超5000万吨
2015-10-15 11:39 来源:浙江港航局
10月13日上午,随着满载2万吨铁矿砂的“舟港海7”号轮缓缓停靠在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的卸船泊位,港区的大型起重设备开始重载试车。作为宁波-舟山港最为重要的建设工程之一,这座全国最大的矿石中转港卸下了第一斗矿砂。
“舟港海7”轮全长200米,载重吨46000吨,吃水7.8米,是正在建设中的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迎来的首艘载货矿船,标志着该码头首次5万吨级船舶实船试验引航圆满完成。
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是舟山重点大型港口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浙江省20个重点港航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约49.1亿元,建设规模包括2个30万吨级铁矿石卸船泊位、1个10万吨级装船泊位和2个5万吨级装船泊位;1座工作船码头及矿石堆场、生产生活辅助设施区等。
为了保障码头的顺利建成投产,舟山引航站组织站高级技术骨干成立专项技术攻关小组,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蛇移门进港航道实景模拟及鼠浪湖40万吨级矿砂中转码头靠泊技术研究》课题研究。由于蛇移门水道及码头附近潮流复杂,自今年年初以来,课题组多次前往实地考察、测流并进行漂流试验,掌握了最新的码头、水域资料,同时潜心钻研船舶引航方案,并在指泊、稳泊方面给予码头方专业指导,为“舟港海7”轮此次在航道、航标等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全完工的情况下成功首靠和重载试车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鼠浪湖码头的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卸船泊位的两台卸船机每小时可以卸载6000吨矿砂,全天可完成超过12万吨的卸船作业,矿砂通过输送带从卸船码头迅速输送至港区内堆场。而在港区的中控室内,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整体生产调度,透过显示屏幕掌握矿砂装卸进程的每一个细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铁矿石进口数量日益递增。然而,吨位较大的远洋船舶无法驶入长江沿岸港口,从澳洲等地运抵国内的矿砂需要通过吨位较小的船只进行转运。长三角急需一个大型矿石中转港,满足急剧增长的市场需求,舟山鼠浪湖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通航条件使之成为建设矿石中转码头的一个最佳选择。
2009年12月8日,由舟山市衢黄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主导的鼠浪湖岛矿石中转码头工程正式开工。衢山岛以东的鼠浪湖岛上,2000多名原住居民完成了整岛搬迁,这个偏远小岛随即开始“移山填海”的庞大港区建设工程,前后开山达580万立方米,填海面积达90万平方米。
历经近六年的建设,目前,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项目的一阶段1个30万吨级卸船泊位、1个10万吨级装船泊位、1个5万吨级装船泊位以及生活生产区等配套设施的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施工,港区陆域总面积近120万平方米。
二阶段预计2016年9月完成,将新建1个30万吨级卸船泊位,码头长835米、宽37米;1个5万吨级(水工结构按10万吨级散货船舶设计)装船泊位码头长870米、宽30米;2幅矿石堆场及相关辅助设施。该码头二阶段建成后,可达年设计吞吐量52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矿石中转基地。届时,可满足2艘30万吨级或1艘41万吨、1艘15万吨级矿石船同时靠泊作业要求。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将发挥大码头优势,充实长江矿石接卸体系。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