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高起点高站位做好新时代水运规划
2020-07-27 13:09 来源: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水运行业必须抓住战略发展机遇,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简称《纲要》),把握好总体目标与任务要求,大胆创新规划理念,为推动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坚强支撑。
深刻领会水运规划总目标
牢牢树立“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总目标。
一是把“人民满意”作为水运规划的根本宗旨。由于过去我国处于大发展、大建设时期,我国水运规划主要考虑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更为注重规模扩张和能力提升,在海运贸易、沿海港口运输、内河航运等方面也更多侧重考虑货物的运输需求,对于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港城关系、绿色发展等考虑相对不足,需要更多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全方位考虑区域承载能力,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水运规划是否合理最为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把“保障有力”作为水运规划的基本定位。当前,我国水运行业总体发展势态良好,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以全国沿海和内河LNG码头布局方案等为代表的一批规划,有力保障了能源结构调整、生活生产所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运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运输装备技术水平还存在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如保障国家能源和粮食等重要货类系统的安全能力仍需提高、关键海运贸易通道控制能力较为欠缺、部分先进船舶的关键技术尚未完全实现自主可控、LNG等清洁能源利用稍显滞后、水上应急搜救能力有待增强。
三是把“世界前列”作为水运规划的必然要求。必须突破规划内容以“设施和运输”为主和规划视野以国内为主的基本思路。规划要素要按照“四个一流”的要求,不断拓宽要素深度和广度,在设施上要拓展至装备设备,强化设施设备的规划耦合性;在技术上要拓展至科技创新,加强对前沿技术特别是可能产生的颠覆性技术的分析;在管理上要拓展至行业治理,从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切入;在服务上要拓展至全球视野,集聚全球资源服务国家水运发展。
必须贯彻落实“三个转变”
高质量做好水运规划编制,必须贯彻落实《纲要》的“三个转变”。一是由注重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港口吞吐能力、水道航道通过能力的瓶颈制约、基本缓解到总体适应,水运规划有效支撑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运输能力大幅增长,但对于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水运规划必须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既要在港口功能提升、能源结构调整、航运要素配置等方面体现高质量要求,也要在空间布局、码头规划上体现绿色、安全、智慧等高品质特点。二是由注重水运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港口是各种运输方式相互组合的天然枢纽,码头通过能力已不再是港口发展的主要瓶颈,要重点考虑水运与产业、生态和其他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问题,如集疏运问题特别是多种方式在港口联运的制约,往往成为港口能力、质量、效率的短板,必须在水运规划中强调一体化融合发展理念,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三是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过往港口发展更多强调投资拉动和要素驱动,能力的增长更多依靠规模的增加,在未来我国港口资源岸线、沿江沿海土地、水运通道资源有限的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提升港口发展潜力,就只有依靠创新,通过科技、管理、制度等全方位创新推动码头通过能力、集疏运能力、码头后方堆场利用率、枢纽转换效率等不断提高,实现发展动力的根本转变。
高起点创新水运规划的举措
健全规划体系。一是注重完善体系,进一步加强水运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等各级规划的衔接,推进“多规合一”“多规融合”,做好各级规划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各环节工作。二是注重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体现一体化融合发展理念,既要与公路、铁路、内河航道等运输方式深度融合,也要在法规、制度、标准、信息上深度融合。三是注重规划落地,要做细做实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等,进一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强化各级规划落实的精准性和约束力
完善规划内容。一是加强现状分析,特别是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支撑国家战略实施全局角度出发,避免就水运发展评价水运规划,要从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水运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性,客观审视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二是强化远景预测,要高度重视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从全球发展趋势入手,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开发、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与水运的作用机理,把握好水运发展新要求。三是重视科技发展趋势,智能航运、自动化码头等新技术有可能对航道通过能力、港口吞吐能力等带来极大影响,小范围的自动驾驶在港区甚至是港区周边场站率先实现,将对集疏运体系产生重大影响,这些新技术在规划里都要予以高度重视。四是全面体现智慧、绿色、安全等新要素,过往水运规划更多是平面单维度规划,必须在规划中补充新要素,比如在布局规划、总体规划就要更多体现设施的智慧性、布局的绿色性、生产的安全性等。
创新规划编制手段。要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手段,增强规划的科学性。一是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做好水运规划及相关因素的时空分析,为规划方案编制提供定量支撑。二是注重基础研究,利用GIS、仿真等技术,研发交通运输规划模型及算法,加强水运和其他运输方式合理运距比较,分析国际国内航运网络及规律。三是强化规划实施监测和效果评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建立务实可行的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指标任务分解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发挥规划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规划体现党的意志、人民利益,党的领导是做好水运规划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水运规划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创新规划理念、内容、手段,更好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为交通运输行业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水运力量。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