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热点>产经
产经

新冠肺炎疫情对港口货运短期影响明显,全年影响不大

2020-02-18 14:39  来源:中国交通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港口生产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提前研究判断疫情对港口生产的影响,及时完善对策,尽可能降低疫情对港口的影响,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举措之一。

我们分析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港口生产(主要讨论货运生产,下同)的影响属于“短期干扰”,不改变长期趋势。笔者建议系统把握疫情对我国港口生产影响的阶段性、短期性特征,充分认识短期影响的严重性,加强组织、精准施策,确保全年港口生产总体平稳运行。

2月10日,江苏太仓港武港码头全面复工。太仓港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组织推动各项工作步入正轨。目前,太仓武港码头有限公司职工复工比例超过60%。复工当天,该公司完成进口铁矿石吞吐量17.6万吨。

疫情对港口生产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短期性特征

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对港口企业生产设施设备、运营管理资源等供给方面的影响很小,对人员出行、货物运输等需求方面的影响较大。需求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对物流、人流采取的临时管控措施,具有阶段性、短期性、不可逆性,当前一段时期影响较大。

疫情影响不像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那样,具有破坏性、且需要事后“修复”“重建”。随着疫情结束及相关管控措施放松甚至取消,运输需求会很快复苏,多数生产制造企业供应链经短暂调整便可恢复,物流活动步入正轨,港口生产便可逐步回归正常。通过梳理国内外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交通生产的影响发现,此类事件对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微观企业生产的影响基本发生在疫情期间。疫情结束,影响一般会很快消除。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季度。总体预判,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港口生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短期性特征。预计随着疫情结束,经短暂的消化库存,港口生产会较快恢复。比如,“非典”疫情对我国港口生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2003年第二季度,疫情结束后,第三季度吞吐量增速即开始明显回升。

疫情对港口生产的短期影响将非常明显

本次疫情重点地区在湖北,但波及到全国所有省份,沿海、内河港口将受到全面影响。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本次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近期,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公民入境和船舶运输陆续实施不同程度的管控措施。考虑突发性、严重性、地域广泛性以及高效严格的管控措施,又正值春运期间,初步预计,本次疫情对港口生产短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会非常明显。

加之今年春节假期主要在1月份,工矿企业提前收工放假,大宗能源原材料物资运输需求明显减弱,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非典”疫情期间,2003年二季度,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为15.1%,增速比一季度下滑5.1个百分点,外贸吞吐量增速为21.3%,增速比一季度下滑5.9个百分点,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为31%,增速比一季度下滑6个百分点。疫情对港口生产短期影响较为明显。

部分反映港口生产形势的先行指标,已初步显示近期港口主要货类生产的严峻性。

1月1日至2月9日(此时间段数据能够基本消除近两年春节假期在不同月份的影响,下同),根据秦皇岛、曹妃甸等5个港口、码头公司样本数据汇总分析,日平均煤炭吞吐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21.5%,反映近期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存在大幅下降可能。

1月1日至2月6日,山东地方炼油厂平均开工率约为60.4%,比2019年同期低近4个百分点,比2019年四季度低近7个百分点,一定程度反映了下游油品需求的低迷态势。

2月7日,我国主要城市钢材库存1634万吨,是2019年12月底的两倍多,港口铁矿石库存继续维持近1.3亿吨的高位,反映了钢铁市场需求疲软,港口铁矿石运输需求增长动力明显不足。

1月份,我国制造业PMI分类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7%,比2019年12月回落1.6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49%,比2019年12月回落0.9个百分点,反映我国外贸特别是出口市场的严峻形势,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长面临极大挑战。

疫情对全年港口生产影响不大

疫情过后,预计港口生产会在短期内较快恢复正常。

当前,国家开始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将会明显缩短疫情影响周期,预计各项经济活动会很快恢复正常,港口生产也将会随之回归正常轨道。在假设本次疫情一季度基本结束背景下,结合部分先行指标和企业调研反馈信息综合判断,预计2020年一季度我国港口生产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货物吞吐量增速与2019年一季度、2019年全年增速相比明显下滑,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性很大。

初步预计二季度,港口生产逐步恢复,货物吞吐量增速逐步回升、下半年恢复到基本趋势水平。2003年“非典”疫情对港口生产的影响也反映了短期性的特点。2003年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第三季度同比增速比二季度回升近4个百分点,基本达到当时趋势水平。需要指出的是,邮轮客运属港口客运生产环节,受疫情影响程度会明显加大,且近两年市场本身就处在调整周期,预计市场恢复调整的时间短期内难以完成。

疫情对全年港口生产影响不会很大。疫情对港口生产的影响主要是短期的剧烈干扰和波动,对全年生产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会很大。基于数学模型,在不考虑疫情影响情况下,假设2020年我国GDP增速为6%左右,预测2020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在3%左右。在一季度末疫情基本结束、WHO二季度解除PHEIC、我国GDP增速在5.8%左右、港口生产相关防控措施及时有效落实到位等假设背景下,预测2020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在2%左右。此次疫情对港口吞吐量增速的总体影响在1个百分点左右,但不同货类会有一定差异,对外贸出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影响可能会更大,考虑贸易链条传导等因素,影响周期也会更长。如2003年“非典”疫情,对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速影响,大约延续到当年的第二和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基本恢复到趋势水平。

疫情不会改变我国港口生产平稳运行的长期态势。我国港口业将与我国经济发展一样,正在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港口运输需求中高速增速的阶段已经过去,将稳步进入个位数低速增长区间。

随着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加快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我国港口能源原材料大宗物资运输需求仍将维持高位运行,油品、集装箱等货类运输需求继续保持稳步增长。预计“十四五”期,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仍将继续在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保持增长,年均增速在2.5%左右。邮轮客运在经历市场调整和不断成熟后,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疫情不会改变港口生产长期走势。

精准施策 确保全年港口生产总体平稳运行

笔者建议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港口生产形势跟踪监测分析,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强舆论引导,进一步提升对港口生产形势阶段性、趋势性特征的系统性认识。既要高度重视,落实国家出台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全方位动员、精准施策,充分预估疫情对港口生产短期影响的严重性,又要坚定信心,长远谋划,充分认识我国港口能够长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

建议切实做好疫情期间的运力调度和优化决策。加大重点物资、应急物资运输保障力度,加大部分闲置运力储备力度,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加大与相关部门沟通力度,合力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和集疏运效率,为短期影响较大的中小港口企业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及时筹划好疫情后期的港口生产调度和运力安排,提前做好疫情过后的运输常态化工作,做好充足的运力储备以应对疫情结束后可能带来的港口生产小高潮。

考虑疫情过后国内产业与消费将加快升级,进口贸易占比不断提升,建议港口进一步加强服务创新,完善以港口为枢纽的物流大通道和物流节点建设,推进专业物流发展,引导相关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管理和贸易模式,提升企业生产的灵活性、稳定性。

建议研究进一步提升港口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水平,将其作为港口企业长期基本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从应急机制完善、设施设备升级、人员和物资配备、员工培训、科技研发等方面系统性设计,建立长效机制,筑牢基本应急防控能力,全力保障宏观经济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