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热点>产经
产经

自由贸易港:用最高标准构建中国开放新格局

2017-10-24 10:50  来源:第一财经


助力全面开放新格局,自由贸易港呼之欲出。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10月19日表示,上海正按中央部署筹划建立自由贸易港;同一天,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表示,探索建设南沙自由贸易港,推进南沙开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也表示,厦门将从四方面探索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版,争取建设自由贸易港。

在今年3月获批自由贸易港区之后,截至目前,上海是唯一实质性启动了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区域,且目标定位于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港区。

据了解,在前期大量企业需求调研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上海已经形成了初步方案。目前正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细化完善方案,以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同时,针对企业需求的调研也在持续进行,以更好体现可操作性,提高企业的感受度。

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部门负责人23日表示,南沙将按照中央部署,加快推动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步伐。

开放度最高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与已推进4年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紧密关联,也与中国持续推进的开放进程密切关联。

中国一直以实质性的举动展现积极开放、主动作为的姿态,这也体现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4年来不断深化、加码的发展目标上。

2013年9月挂牌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总体目标是“具有国际水准”;在2015年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这一目标被确定为“力争建设成为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

到了今年3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全面深化改革方案》)里,最新目标是“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由贸易区,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与之相匹配,全新的任务栏里,异常引人关注的关键词是“自由贸易港区”。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民解释,从全球来看,自由贸易港是开放度最高,同时也是设立条件最为严格的区域。

根据《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上海要在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上述两个区域目前属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片区,也是2013年9月率先启动的28.78平方公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

之所以选取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原因在于二者能实现“海港+空港”的互动,这是目前国际上自由贸易港的一种主流布局。

从现实来看,二者的组合也更能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枢纽的优势。洋山港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2016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566万标箱;浦东机场在全球空港排名中位列第三,2016年货运量达到344万吨。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

而从彼时的自由贸易港区到现在的自由贸易港,表述上的一字之差,也意味着区域范围更大、内涵更丰富、国际标杆意义更强。

一线放开是最大亮点

自由贸易港并非新生事物,对于上海而言,在对标国际上公认的比较成功的自由贸易区的制度性安排之外,也要结合中国实际,并推动进一步加大开放型经济的压力测试。

建立在保税区基础上的自由贸易港,和保税区最大区别在于一线管理的方式不同。

《全面深化改革方案》要求,自由贸易港区要根据国家授权实行集约管理体制,在口岸风险有效防控的前提下,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简化一线申报手续。

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表示,从上世纪至今,国际贸易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贸易模式也从在岸贸易、出口加工业,转向了转口贸易、离岸贸易、期货贸易。

与贸易模式相适应,保税区的功能定位是“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政策设计也服务于在岸和转口业务,并不充分支持国际市场业务或离岸业务。自由贸易港区则是要推动国际业务、离岸业务的发展。

由此,也要求新的贸易监管制度体系与之相适应。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挂牌后,推进了包括先进区后报关等34项贸易便利化改革措施,一线管理有所放宽。但自由贸易港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

在上海的方案里,一线到底会如何放开?放开到什么程度?

从监管的角度而言,“一线放开”就是要从原来的常规性监管,变成精准监管。总的来说,就是要实施一个与国际上高标准的自由港相比具有竞争力,同时又能将贸易便利性和安全性有效结合的监管制度。

按照目前的监管框架,所有进入保税区的货物都要申报,而在精准监管框架下,主要借助货物风险分类、企业信用分级等手段,针对重点风险事项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机制。

从货物风险分类来说,比如生物安全一定是重点监管目标;从企业信用分级来说,目前各监管部门都有自己的评级标准,但相同企业的信用评级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也需要统一。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浦江局局长、党组书记谢秋慧则在10月20日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称,世界先进的自由贸易港和我国现有自贸试验区的突出区别之一体现在进出口手续极为简便甚至大部分免办。

为此,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将按照“负面清单+非违规不干预”的总体原则,打造更高标准的单一窗口、一站式通关和集中监管模式,实施政府监管模式的创新。

谢秋慧还表示,建设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必须坚持改革思维。在“放得开”上,探索实现一线无条件准入、登记式备案、区内免证免审;引入市场机制,实施第三方采信乃至多方采信;采用合格假定、非侵入式监控等理念。在“管得住”上,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负面清单和重点监管对象,精准高效地守住底线。

除了贸易管制措施的简化之外,上海自由贸易港的方案里,还包括了金融、外汇的创新。也就是说,这个方案将会是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自由贸易港的系统性的改革方案。

以贸易带动产业

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所形成的贸易便利化,是推动贸易增长的一项有效举措。

今年2月正式生效的《贸易便利化协定》,提出了包括贸易法规透明度、进出口规费和手续、货物的放行与清关等领域的40项贸易便利化措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秘书处的测算,《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实施,将使全球贸易成本平均降低14.3%,为全球带来1万亿美元的出口增长。

而在今年上半年,得益于全球主要贸易大国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全球贸易同比增长4.2%。9月21日,世贸组织已经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此前的2.4%大幅上调至3.6%。

但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目标并不止于贸易自身。“要让巨大的贸易量产生巨大的附加值,并且把附加值留下来。”陈波说。

国际上的自由贸易港大多是在上世纪60到80年代建立的,以物流便利化为主,产业功能相对单一。但中国目前建设自由贸易港,企业更需要借此实现参与国际竞争、全球配置资源的目标。

“我们要适应企业参与国际产业水平更高分工的制度需求。”朱民说,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需要更多发挥综合优势,发挥贸易对产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增强企业对国际资源统筹调配的能力。

6月30日,中船集团下属中船海洋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洋山保税港区对外正式开业。至此,国内外船用发动机制造维修前三强企业(曼恩、中国船舶、中船重工)都已经聚集在洋山保税港区,也意味着船舶保税维修产业集群在这里初步形成。

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前,保税维修业务在国内并不能开展。以船用发动机维修为例,因为国外进口的船用发动机配件出洋山保税港区仓库时,其性质为货物;当该配件装上船舶替换受损零件时,其性质变为了船舶物料。根据现行海关相关法规,不同性质的同一货物,有不同的监管方法。

也因此,全球船用发动机巨头曼恩以往对国际船舶开展船用发动机维修时,只能先通过一般贸易的方式完成维修料件征税进口,缴纳17%的增值税以及平均8%的关税后,才能将维修料件运送上船。而且需要2~3天的通关时间,成本高耗时长,极大限制了企业的境外维修业务。

而在保税维修状态下,企业可以享受减免17%的增值税以及平均8%的关税,同时也显著缩短了作业时间,进而也将国际通用的维修模式在洋山落地。

这些贸易方式的创新,正在切实改变保税区的产业形态。

数据显示,2013年之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域90%左右的企业集中在贸易、物流、加工制造三个行业,有7000多家。经过4年建设,这三个行业企业总数增加了10000家,但占比下降到58%。与此同时,新增的高附加值服务业占比达到35%,形成了商务服务、技术服务、文化服务的新三大行业。

产业形态的变化,最终也形成了区域经济新动能。4年来,保税区域实现了区域经济规模年均增长9%,进出口额年均增长5%的持续稳定发展。

接下来,更高开放度的自由贸易港内,上海希望以贸易带动哪些产业?

据了解,产业的侧重点主要有三:一是与贸易相关的产业,比如物流分拨、跨境电商;二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比如全球协同研发和创新,基于互联网的高端加工制造等;三是围绕跨国企业国际市场布局产生的新型业态,比如贸易和服务结算中心、全球资源管理中心等。

这些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面向国际市场,以国际业务为重点。(胥会云)

关键词: 自由贸易港 开放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