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热点>产经
产经

香港宜搭内地便车加入多边自贸协议FTA

2017-01-09 10:42  来源:大公财经


自由贸易并非像教科书中所说的,让人人受益,而是既有赢家又有输家。然而,像香港这样的小型经济体,并不具备反自由贸易的条件,因为若不参与自由贸易,必然有输无赢。香港有必要争取加入更多FTA(自由贸易协定),尤其是多边的大型FTA;最有效的方法是搭乘内地的便车,与内地一起加入FTA,特别是目前正加速谈判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此外,香港亦可考虑加入内地尚未加入的多边大型FTA。不过,香港同时必须制定多方面经济社会政策,应对FTA的弊端。


全球畅销书《从0到1》的作者、硅谷超级投资人Peter Thiel在美国大选前夕发表了一场支持特朗普的演讲,被誉为“可以载入教科书”。

Peter在演讲中指出,经济学原理认为自由贸易让人人受益,而这一说法事实上是“自由贸易的泡沫”。Peter认为,自由贸易并没有惠及所有美国人,反而让美国空心化,失去了成千上万的工厂和数以百万的工作,让很多城市的核心区域沦为废土,而受惠的只是金融财阀和精英阶层。政策制定者们喜欢自由贸易,因为他们自己是赢家。

自由贸易的赢家与输家

全球化、自由贸易、对外投资是双刃剑,这一点笔者在本栏过往多篇文章中已探讨过。经济学原理对自由贸易的肯定,需附加一个前提,那就是将全球视为一个整体,自由贸易会带来全球总体福利的增长。然而,在现实中,自由贸易的福利并非均衡分配给了所有国家及国家内部的所有阶层。

同时,发达经济体是贸易规则的主要制定者,亦拥有最多的跨国公司,往往被视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然而,现实是,作为主要的资本、产业输出地,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间遭遇了就业流失、产业空心化、贫富严重分化、代际鸿沟扩大的弊端。

而作为资本和产业输入地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无疑快速发展,却也遭遇了环境恶化、本地文化受冲击等问题。

自由贸易的这些弊端,经济学教科书从未清晰、系统地预见和分析过,学术界与业界亦未深入地思考过,而世界各国,包括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也从未系统地在政策层面为应对这些弊端作出准备,以至今日全球化的弊端凸显,反全球化浪潮涌现。而这,正是Peter Thiel的演讲被誉为“可以载入教科书”的原因。

港不具备反自由贸易条件

无可否认,自由贸易为香港带来了诸多益处,香港金融、贸易、物流等产业的繁荣,无疑得益于自由贸易的发展。

但同时,香港今天面对的产业单一化、实体经济空心化、过度金融和地产化、就业分化、年轻人难有上升空间等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亦是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结果,是香港实体产业和就业向成本低、市场大的地方转移的结果。

可见,自由贸易下,香港同样有赢家,也有输家。

然而,必须指出,像香港这样的小型经济体,并不具备反自由贸易的条件。FTA作为自由贸易的最大推动力,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并存;然而,不参与FTA,则是有弊无利。若香港的主要贸易伙伴均纷纷与其他经济体缔结FTA,而香港游离在FTA大潮之外,有可能面临边缘化的风险。这一点,本栏前几期已经深入分析。

港自由贸易协议策略思考

因此,香港有必要争取加入更多FTA,但前提是必须充分权衡利弊,制定全盘的策略,并在经济、产业、社会等各个层面做出政策配合,以放大FTA的益处和效用,同时化解和弥补其弊端。

综合衡量香港的限制条件及优势所在,香港参与FTA可考虑以下策略。

未来,香港与其他经济体签订新的双边FTA的效用已经不大,这一判断是出于以下考虑:

签定新双边FTA意义不大

其一,香港的贸易物流业以转口和转运为主。转口和转运必然涉及三个或以上的经济体(货源地、目的地、中转地),加入双边FTA无助于香港的转口和转运。

其二,在本地出口方面,一方面香港本地出口极少,另一方面本地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内地及亚洲地区,而已签定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正在谈判中的香港─东盟FTA已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需求。

其三,在服务贸易方面,香港目前已是服务贸易协定(TiSA)的谈判成员(见后文详谈),一旦TiSA谈成,加上已签署的CEPA,将大部分解决了香港服务贸易方面的需求,额外签订双边FTA对服务贸易的意义不大。

可见,香港未来应集中精力加入三个或以上成员的诸边FTA,而且成员越多越有利于巩固香港转口/转运枢纽的地位。

谈判应考虑港转口问题

目前,经香港流通的货物中,约一半以内地为货源地或目的地;内地亦是香港企业对外投资的最主要目的地,占香港对外投资的四成。因此,香港与内地一同加入FTA,对香港和香港企业而言最有价值,而且最有效率的模式是参与到内地目前正在进行的FTA谈判中,即“搭国家的便车”。

当然,要搭乘便车,谈判对象、谈判先后次序、谈判标准和要价,必然完全跟随国家决定。考虑谈判对象的顾虑,香港甚至可接受比内地更为严苛的条件,如对方对香港的开放程度和开放进程,可低于开放给内地的条件。

不过,在谈判中,应充分考虑货物经香港转口的问题。可参考东盟FTA及东盟─韩国FTA的经验,在FTA中加入“back-to-back certificate of origin(B2B CO)”的条款,容许FTA区内的货物贸易可以经第三方转口,包括在第三方进行拆箱、并箱、包装、仓储等未改变产品性质的活动。转口商只需出示货物产地来源证,并向转口地(香港)申请B2B CO,仍可享有关税优惠。

争取加入RCEP是关键

无疑,香港欲搭乘便车,需要得到国家的大力协助,同时应以尽量减少国家因香港加入而须付出的额外成本、尽量不因香港的加入而拖慢谈判的进程为总体原则。

在内地目前正在谈判的FTA中,尤其值得强调的是RCEP。RCEP对香港非常关键,无论如何应争取成为RCEP其中一部分,原因有几方面。

其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虽还未寿终正寝,但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已明言,入主白宫第一天就要采取行动退出TPP。与此同时,中国正积极推动覆盖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洲、新西兰、印度这六个环太平洋国家的RCEP,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十六国统一市场。同为RCEP和TPP成员的多个国家均表示将把重心转移到RCEP上来。

其二,目前香港前十名主要贸易伙伴中,有七位是RCEP成员,纳入RECP将有助维持香港与这些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

其三,RCEP可促进新价值链在亚洲区内形成。若香港被排除在RCEP外,香港作为区内贸易枢纽的角色可能会受到影响。

RCEP包括了东盟十国,预计其对待转口的方法将可能采取东盟FTA的处理方法,即允许FTA区内货物贸易经第三个成员国转口,而仍可享关税优惠。因此,加入RCEP有助于维持香港贸易及物流业的优势。

事实上,香港的贸易及物流服务对亚洲区内贸易具有重要性。虽然东盟已与亚洲多个国家签定双边FTA,但经香港转口到RCEP成员的货值近年不跌反升,足证香港的贸易物流能为企业带来的优势。香港若能加入RCEP,将能协助RCEP更好地发挥效用。

助国家探索FTA规则体系

对于某些内地尚未加入的大型多边FTA,香港若成为成员,内地企业可以通过在香港设立公司而间接享受FTA的开放措施,内地市场亦可暂时避免开放带来的冲击。另外,香港同时可协助国家探索、熟悉有关FTA的规则体系。

目前,内地尚未参与的大型区域性FTA中,TPP已经达成无望,值得关注的便是TiSA。

TiSA只涉及服务贸易。香港是目前TiSA二十三个谈判成员的其中一员,而内地尚未参与其中。

TiSA成员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标准不太高。其策略是各个成员将其所签订的所有FTA中,有关服务贸易的最好条款(best offer)诸边化,提供给其他所有的TiSA成员。因此TiSA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要求不太高,难度不大。当然,其中也有新的标准和规则(如涉及国有企业的标准),但并不及TPP标准高,未来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大。TiSA期望更多WTO成员加入,未来併入WTO的服务贸易协定(GATS)。

未来,若内地欲加入TiSA,意味着CEPA下的条款将会适用于其他TiSA成员。在此之前,国家可以通过CEPA,将香港作为国家试验TiSA开放的试验场。

此外,在内地加入TiSA前,内地企业可以在香港成立子公司或与香港企业合作,通过香港间接享受TiSA的有关开放措施,协助内地服务业企业走出去,亦帮助国家熟悉TiSA规则,为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前做出准备。

需制定经济社会政策

因FTA是双刃剑,香港在考虑上述FTA策略的同时,必须在经济、产业、社会等各个层面做出政策配合,以放大FTA的益处和效用,同时尽量化解和弥补其弊端,减少负面效应。

概括而言,香港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和实体经济基础的薄弱,正是香港就业结构两极化、劣质化、中层就业职位增长不足、年轻人缺乏向上流动机会的根源所在。因此,香港签订FTA,应以推动香港经济结构的实体化和多元化为目标。

在此目标下,香港应通过FTA的配合,推动贸易、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寻找香港在贸易物流方面的新角色。

在流通枢纽角色的基础上,香港应积极向产业链纵深发展,不仅仅参与产品的流通,更可成为轻型、中高端商品的生产、增值、服务平台,将香港贸易和物流方面的新角色,与“再工业化”和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促进多种中高端增值活动在香港的发展,为年轻人提供多样的就业选择。

此外,香港寻求FTA,在协助香港企业对外投资的同时,更要致力于将优质的、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的经济活动引来香港,吸引经香港流通的各种要素在香港扎根,成为香港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香港经济结构的实体化、多样化,增加中层和多样的就业,增加稳定社会的力量。投资只出不进,对香港这样的小型经济体而言会带来很大风险;进出平衡,才能避免产业的空心化。

究其实,FTA只是辅助条件。要真正推动香港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实体化和转型升级,内部的力量才是根本。尤其是要巩固本地产业基础、吸引高质量经济活动来香港,更需采取适切的产业政策。否则,即使签定了FTA,不但难以发挥效用,更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作者为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利丰研究中心副总裁 洪雯博士)

关键词: 香港宜 自贸协议 FTA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