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热点>船舶
船舶

全面推进数字化,中国造船业需补三门课

2019-01-16 15:17  来源:CNSS


《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发布近来引发强烈关注。业界人士认为,《行动计划》对“我国船舶制造业总体仍处于数字化制造起步阶段”的判断理性、客观;对我国船企“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能力严重不足、基础数据缺乏积累、信息集成化水平低”等问题的分析“一针见血”;提出的“推进全三维数字化设计”等重点任务极具针对性。为此,我国广大船企应以《行动计划》为指引,加强与设计院所、检验机构的协同合作,把握机遇、主动作为,以全面推进数字化造船为重点,尽快弥补在设计前端、生产建造、检验环节等方面的数字化“欠账”,推动我国船舶总装建造水平迈上新台阶。


全面推进数字化造船,要补的“第一课”是厂所协同,构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基于统一数据库的三维模型,在设计前端打通数据流。目前,我国船舶工业总体上仍处于“三维建模、二维出图”阶段,设计院所根据技术图纸建模,然后出二维施工图,船厂根据施工蓝图再建模,之后再出二维图纸到各专业车间。这种院所和船厂之间主要依赖图纸传递工程信息的现状,导致双方对接的有效性不高、及时性较差、通用性过低,船厂不仅很难充分利用院所的设计模型和设计数据,而且需要在生产设计阶段做大量的修改或重复工作,严重影响设计建造效率。正是数据“孤岛”的长期存在,才造成了院所与船厂信息“孤岛”问题始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唯有首先补上这一课,打通横亘在院所与船厂之间的这堵“墙”,我国造船业的智能化转型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全面推进数字化造船,要补的“第二课”是厂内协同,让三维模型所包含的造船各专业数据直接传输到生产现场,不再通过二维出图。受生产过于离散、工艺流程复杂等特点影响,如何实现数据从生产设计到制造端的流通,一直是应用三维设计软件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尽管部分船厂使用了比较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但是因为终端设备或生产设备的改造没能及时跟上,会造成三维交付物仍然需要二维打印的情况。数据是智能制造的关键,数据流不通畅,智能制造便无从谈起。在打通数据流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全流程覆盖,再推进智能单元、局部模块改造,进而完成生产线和整个车间的智能化建设,才能最终实现船厂智能制造的深刻变革。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船厂还应坚持提高管理协调能力,增强考核机制的灵活性,以及提升应对效率暂时下降、成本短时上升等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解决可能出现的磨合、调整问题。

全面推进数字化造船,要补的“第三课”是船舶检验的协同,实现船厂内检与船级社检验的一致性,提升统一数据模型下检验的效率。从目前已经应用了统一三维数据模型的项目来看,船舶检验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船厂内检部门根据三维模型进行检验、比对,但是船检和船东一般还是使用二维退审图纸来检验,也就是说,内检三维模型与外检二维退审图纸之间存在是否一致的问题。总体来看,船东和船检并不会排斥三维检验,但如何实现有效对接、怎样减少误差,需要船厂、检验机构和设计院所三方通力协同,必须在设计阶段就保证三维模型和二维退审图纸之间的一致性,既从源头上也从全过程确保数据贯通。

没有数字化就没有智能化,而要实现数字化,中国造船业的任务相当艰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第一重点任务”。面对“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船企必须抓紧“补课”,迎头赶上,以时不我待的劲头,尽快实现基于一体化数据源的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设计、送审、建造、检验和运维,全面推进数字化,为我国船舶工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数字化 造船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