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热点>船舶
船舶

2018年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处于低位

2018-01-25 14:07  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2018年,全球经济发展将趋于稳健,航运市场有望稳中向好。国际海运需求略有增长,老旧船舶不断淘汰,过剩运力将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新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活跃。预计2018年全球新船成交量在7000万~750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装备成交量约130亿美元,新船价格有小幅上涨的可能。大型船舶成交量将在2018年有所回落,部分中小型船舶成交将会活跃,豪华邮轮、汽车运输船、客滚船等少数特种船市场仍然值得关注。全球油气开发将继续回暖,市场热点仍将集中在浮式生产平台、海上风电场建设运维装备以及LNG相关装备等领域。


预计2018年,我国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处于低位,造船完工量或将有所下降,新接订单比2017年或有提高,年底手持订单约8000万载重吨。因此建议:

(一)坚定不移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是船舶工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行业应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贯彻落实《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政策提出的重点任务,以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为核心,以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坚定不移地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建成规模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优化的船舶工业体系,为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而奋斗。

(二)多措并举破解船舶工业“融资难”困局

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支持,特别是融资能力是船舶工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议金融机构在做好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能够分企施策,根据实际情况对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行差别化的授信政策,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加大对优质船企的融资支持力度。各企业应主动寻求多元化融资方式,通过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优化融资结构。尝试在对外贸易及相关投融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降低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成本。鼓励优质骨干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降低资产负债率。

(三)统筹兼顾船舶工业去产能和结构调整

当前,全球造船市场新船需求有所回升,但冷静分析,2017年成交量与“十二五”和“十一五”期间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手持船舶订单规模不断萎缩。尽管我国骨干船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全行业要充分认识国际造船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存在的基本事实,高度重视去产能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决遏制以建造高技术船舶扩张产能的冲动,坚持走市场化、法制化去产能道路。积极开拓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与旅游、渔业、可再生能源、深海空间和矿物资源开发等领域的结合,拓展细分市场主动创造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四)进一步做好企业技术创新和提质增效

当前,世界船舶科技发展迅速,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频繁出台,船东对技术、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日韩等主要竞争对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使我国船舶工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一方面,我们必须适应市场结构的变化,密切联系船东,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环保船舶、打造品牌船型,以技术引领市场。另一方面,在船价低迷,制造业综合成本不断上涨的双重压力下,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为核心推进各项工作。通过加强财务管理,狠抓降本增效,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智能制造,实行精益造船,控制采购成本,降低能源消耗等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五)加强海洋工程装备在手订单风险管控

当前,国际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外部市场环境严峻,在手海工项目订单延期交付,甚至撤单情况频发。各企业应充分认识海工项目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和完善海工项目全流程管理和风险防范,减少企业自身违约风险因素。对在建项目,结合客户具体需求,帮助客户解决融资和运营租赁等方面的困难,为装备交付创造条件;对已出险项目,紧密跟踪仲裁、赔付等工作进展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 船舶工业 指标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