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热点>船舶
船舶

政协委员郭大成:造船业还要继续“瘦身健体”

2017-03-08 10:51  来源:中国船舶报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要在巩固成果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过去这一年,中国船舶工业的“三去一降一补”工作进展如何,面临哪些挑战,今年将如何继续深化?

先从船舶工业去产能开始说起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扎实有效推进去产能。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上产能。

郭大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

“不少困难企业想‘解脱’,但诸多政策不明确,船企力不从心。”

“2013年至今,我国船舶工业通过不懈努力,化解了约1500万载重吨的过剩产能。”郭大成表示。

2016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船舶工业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地继续推进去产能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对规范企业进行动态管理;中国船协发布了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央企兼并重组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整合13家大型船厂和20多家配套服务公司成立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中船重工大船与山船、武船与北船、风帆股份与火炬能源、重庆红江与重跃整合重组稳步推进;中船集团所属上船公司、广船国际、中船澄西等主要修造船企业主动开展存量产能削减。此外,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通过产能置换、退城还园、改造升级等方式主动压减和化解过剩产能。

然而,总体来看,全球新船需求总量在持续减少,即使能保持年均1亿载重吨左右,我们现有的6500万载重吨造船产能(已经大大超过50%的份额,我国最高年份也就是占40%左右)也还是偏多的。为此,“继续‘瘦身健体’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郭大成指出。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船企承接新船订单仅2107万载重吨,预计2017年,全球新造船成交量在3000万至4000万载重吨。我国众多船企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难度更大,去产能还需要继续“啃硬骨头”。

“我们了解到不少困难船企想‘解脱’,但诸多政策尚未明确,使得船企力不从心。”郭大成表示。

比如许多船企的岸线和厂区如果改造成集装箱堆场,再利用现有的起重设施,发展物流业,完全可以使企业找到新的出路。但船厂用地都是工业用地,不能做商业等其他用途使用,船企想转型发展地产、物流、旅游等产业均受到政策限制。

郭大成认为,目前我国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如果部分地区通过试点一些新的土地政策,不仅能解决船企面临的问题,对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宜居性,提升城市形象都是有利的。

这样的提议也得到船企的响应。在去年10月举行的船舶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座谈会上,部分船企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僵尸企业处置的顶层设计方案,在土地政策、员工安置、债务处置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有企业甚至希望国家设立船舶工业产能结构调整专项补助资金,按照每淘汰百万载重吨产能给予一定资金补助的方式,促进船企加快去产能。

“市场机制仍是解决船舶工业过剩产能问题最主要的机制,但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郭大成强调,在去产能过程中,不仅需要中央政府出台针对性政策加以推进,而且需要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既探索地方政策的可行性,又减少地方保护主义。

同时,郭大成还建议,去产能应该与调结构结合起来。根据目前船舶市场的需求特点,降低三大主流船型中散货船的比重,同时,在大型LNG船、支线集装箱船、大型邮轮、极地船舶等仍有需求热点的领域开拓市场,通过去产能优化产品结构,达到既“瘦身”又“健体”的目的。

关键词: 郭大成 造船业 两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