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衔,智囊团把脉!这个论证会高端且意义重大而深远
2023-02-23 14:20 来源:北部湾港集团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海区战略港口基础设施长期服役监测传感系统及应用”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近日在北部湾港航运中心举行。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先进制造与网络处李宏刚处长、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项目主管张雷、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林强、科技创新发展处处长汪水银、天科院院长张华勤等代表出席会议。论证会上,宣读咨询专家组聘任文件,成立了咨询专家组,并邀请了9名特邀专家听取了项目实施方案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文件并进行质询谈论,形成咨询意见。
“港口基础设施长期服役监测传感系统及应用”项目是不是看起来好高端,好厉害的样纸!这项目……到底是个啥东东啊?划重点——此次讨论的项目将形成港口基础设施结构性能和服役环境监测系列传感器,保障多海区战略港口基础设施复杂条件下的长期安全服役。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减少港口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维护修复成本,延长使用年限;能形成一批国家行业标准,服务于我国40余个大型枢纽港口、国防战略港口的智能化升级,支撑国家水运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工程建设,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凸显。
举个例子:假如您把码头想象成一个人,码头的沉箱、桩、梁结构等基础设施就像一个人的骨骼,支撑着整个码头和上面的设施和设备。
目前,港口基础设施的结构安全主要依靠定期人工巡检,难于发现结构中可能存在的钢筋腐蚀、混凝土开裂等问题。但如果我们在结构中装上传感器,对结构的腐蚀、开裂等状态就可以进行长时间的在线监测,从而判断出这些设施的健康状态。
因传统传感器在海水的强腐蚀环境中寿命很短,很难长期监测到结构件的的腐蚀、受力等数据。本次研发项目将推动研发专业专门针对港口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的传感器,应用在码头水工结构中,去检测码头水工结构的腐蚀、位移、受力等数据,并对结构受损或位移等超过预警值时发出警报,使我们提前预知基础设施将会出现的风险,提前规避,制定计划进行修复和保护。这样的监测全年无休、持续不断,很棒吧!
有了这些监测数据,船舶进港靠泊时,码头将会有实际测量数据的支持,不但可以更加保证结构安全而且可以选择更合理的速度靠泊,从而大大提升作业效率。另一方面,在维护改造老旧码头时,有了这些数据分析,只需要针对基础设施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善与能力提升,就能节省维修及改造的成本。这些监测数据,对北部湾港集团将来在保障港口设施安全、预警防灾、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方面有很大的助力,港口不仅插上了智慧化的翅膀,而且还显得安全感满满。
而且,本次项目,完全是立足于我们北部湾港区位特点的基础上的,不但重点验证研发的传感器在四高等环境影响下的可靠性,更是解决我国精密传感器长期被国外卡脖子的痛点问题!
所以,这个项目能研发出适用于海洋“四高”恶劣环境下的传感器,让布设传感器进行自动化、数字化健康监测,形成一批国家行业标准,乐观估计,届时将成为广泛普及服务于我国40余个大型枢纽港口的典型案例!
北部湾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延强出席此次会议并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启动的科研项目,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将服务于我国40余个大型枢纽港口和国防战略港口智能化升级,其通过建立港口基础设施性能监测及安全预警平台,全面提升传感技术应用水平,直接为港口安全高效运行和防灾减灾服务,保障沿海交通水工建筑物安全服役。这对于北部湾港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该项目由北部湾港集团、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等10家单位组成,涵盖了传感研发、制造和应用等优势单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项目设置《微型阵列式感知氯离子传感器研发》、《高精度多源水面追踪技术与波浪传感器研发》、《港口基础设施服役监测智能传感网络系统研发与计量技术研究》等5个课题由河海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等10个单位200余名科研人员共同参与,汇聚了一批行业顶尖的科技人才和科技力量。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