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深度
深度

国际疫情深度影响港口生产 多措并举降低影响

2020-04-21 12:54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波舟山港时强调,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前预判国际疫情对我国港口的影响,尽可能降低疫情对港口生产的冲击,是支撑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


初步判断,全球疫情对我国港口生产的影响明显,预计全年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下降约6%,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下降约10%。建议从国家、行业、企业等层面,多措并举,努力将全球疫情对我国港口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疫情全面冲击全球生产和需求

当前,全球疫情加速蔓延,短期内难以有效控制。截至目前,国外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200万例,其中美国近70万例。很多国家已采取限制出入境、收紧人员往来、暂停非必要的企业活动等“封国”“封城”措施。除我国疫情得到明显控制外,美国、法国、土耳其等国家总体上仍处于快速蔓延之势,短期内很难有效控制。

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已带来严重影响。随着疫情蔓延,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生产投资和贸易活动受到抑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大面积“中断”风险,全球经济将进入深度衰退。据联合国最新监测,全球投资、商业活动大幅萎缩。以跨国并购为例,2019年平均每月并购案例为1200起,每个月都大于1000起,今年2月下降到874起,3月(截至3月20日)仅为385起,预计3月同比下降50%,一季度累计下降7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假设多数国家疫情和必要防控行动在二季度达到峰值并在下半年消退,2020年全球经济同比下降3%。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将下降13%至32%。

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的影响程度将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本次疫情,短时间内阻断了人流、物流,破坏了生产端和消费端,冲击了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影响程度将更为深远。以国际直接投资变化为例,金融危机期间,2008年和2009年两年,国际直接投资下降35%。而据联合国3月26日报告显示,基于全球大型跨国企业数据,估算2020年至2021年全球直接投资将下降30%到40%。IMF分析,这次全球“大封锁”将成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全方位多路径影响港口运输生产

国内外疫情叠加影响。从今年1月下旬到2月,国内疫情加春节因素,对我国部分地区生产、消费活动带来影响,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短暂冲击。国内部分工厂停工影响到部分中间品和资本品出口,对全球下游生产商的稳定供货带来一定挑战。同时,国内需求下降,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贸进口需求。上述变化对我国港口生产,特别是集装箱运输生产带来明显影响,1至2月份,我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下降6.0%和10.6%,后续随着复工复产步伐加快,国内疫情影响会逐步减弱。从2月中下旬开始,全球疫情加速蔓延,对国外企业生产端和市场需求带来影响。国外对上游中间品及资本品产品进口需求和自身出口供给能力下降、下游消费品需求走弱等,均将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需求,对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和其他货类带来明显影响。目前这一影响正在显现,可能将进一步加深。

供给、需求端轮动发力。需求方面,因疫情防控需要,各国日常经济活动能力大幅下降,直接导致全球货物贸易需求大幅萎缩,我国港口集装箱等外贸运输需求将明显收缩。加之,疫情全球蔓延,各国口岸采取诸多贸易管控和检疫措施,进一步加剧对全球贸易的影响。供给方面,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等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具有紧密联系的国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这给我国快速恢复生产和贸易需求造成压力,对港口生产带来直接影响。一方面,疫情期间采取的临时性贸易禁运禁航等政策,短期内为我国贸易中间品进口带来困难。另一方面,随着疫情形势日趋严峻,上述国家可能陆续出现大规模停工停产,我国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将面临断供风险。同时,疫情可能对国际铁矿石、原油、煤炭等大宗能源原材料物资开采、运输和市场供给带来冲击,进而对我国港口相关物资进口带来影响。如我国,受国内疫情影响,1至2月原煤、原矿产量分别下降6.3%和4.6%。

外贸进、出口交互传递。出口方面,当前,全球疫情已引发部分企业停工停产、贸易管控和航运禁运,对我国商品出口带来影响。随着疫情继续蔓延,主要贸易伙伴消费和生产需求不足将进一步对我国出口造成二次冲击。虽然,当前我国生产供给端逐步恢复,但出口对象国生产中断和国内消费下降,将从根本上影响我国商品出口。进口方面,在国内疫情防控攻坚期,我国企业开工不足一定程度导致进口需求下降,这一影响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逐渐减小。全球疫情蔓延,很多国家将出现大规模停工停产,我国下游企业又将因为主要贸易伙伴上游供应不足而使进口再次遭受到冲击,进一步影响相关产品出口。如我国,受国内疫情影响,1至2月份,外贸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7.2%,进口总值下降4.0%;港口外贸集装箱出口量下降13.3%,进口量下降6.5%。

比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更为明显

2008年金融危机曾对我国港口带来较大影响。一方面,危机对港口集装箱和钢铁、非金属矿石等货类外贸运输影响较大。2009年,我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7.6%,比2008年增速放缓15.4个百分点,其中,国际、国内支航线吞吐量增速比2008年分别放缓14.0个和27.5个百分点。2008、2009年,我国港口钢铁出口量同比分别下降12.1%和62.1%,2007年为增长29.3%;非金属矿石进口量同比分别下降17.0%和11.8%,2007年为增长77.7%。另一方面,危机导致需求走弱,价格走低,对我国港口煤、油、矿等大宗物资和粮食、木材等货类进口形成一定市场利好。我国加大国际市场产品采购力度,上述货物港口进口量均创新高,支撑了当年外贸吞吐量实现12.3%的快速增长。

考虑国内经济发展、重点物资需求等的阶段性变化,与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本次疫情将对我国港口生产带来明显不同的影响。当前,国内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电量、原油加工量、生铁产量增速明显放缓,外贸进出口出现下降。我国对上述物资进口需求增速明显减弱,大幅增加进口量已没有需求空间,集装箱吞吐量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同时,国际疫情对生产端带来冲击,部分产品可能面临供给量下降的可能。综上判断,全球疫情对我国港口生产的影响程度比金融危机的影响更为明显,对集装箱吞吐量冲击更大。

预计受全球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将明显下降。今年1至2月,我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9.6%,其中,2月当月同比下降17.8%。依据IMF对贸易需求的预测,预计2020年我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将下降10%左右。其他货类外贸进口主要受国际供给端和国内需求端的影响。供给方面,假设世界主要国家农业生产、煤油矿等能源资源物资开发、加工制造企业等供给端没有受到剧烈冲击,其他国家进口需求减弱也将对冲部分供给端下降。需求方面,基于IMF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判断,初步预测,2020年我国港口外贸吞吐量将下降6%左右,增速比2019年下滑近11个百分点,绝对量同比下降2.6亿吨。2020年我国港口外贸吞吐量和外贸集装箱吞吐量降幅,与2009年的降幅相比,分别扩大18个和2.4个百分点。考虑当前港口吞吐量增速水平,此次疫情影响程度更加明显。

疫情将对我国港口外贸货类产生差别化影响。基于上述分析判断,我国港口大宗能源原材料进口量仍能维持较高规模或略有增长。随着国外部分厂矿企业停工停产,可能对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物资稳定进口带来一定风险。其中,煤炭,相较于国内产量,进口量不大,影响有限;原油、铁矿石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高,如果主要进口对象国出现大面积、长时间停工停产,将对我国经济安全运行带来影响。港口钢铁、成品油等货类出口市场预计将面临下降可能;粮食、木材、非金属矿石、钢铁、成品油等货类进口增速将明显放缓或略有下降。如果港口钢铁、成品油等出口需求减少,又将间接影响铁矿石、原油进口量。

建议三个层面发力降低影响

一是国家层面。建议继续加强与美欧日韩和东盟、非洲等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联系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防控合作,确保东亚区域供应链稳定,支撑全球供应链恢复。进一步加强与巴西、澳大利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防控合作,更好保障我国重点能源原材料物资稳定供应。

二是行业层面。建议加强与国际海事组织等国际组织沟通,代表行业积极呼吁,争取让各国尽量保障港口这一供应链重要节点的稳定运营。引导企业,紧密跟踪全球供应链的局部调整,适时对航线、航班等资源配置作出优化。

三是企业层面。建议充分做好长期疫情防控准备,在继续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做好国际疫情防控药品、器材、装备等运输,提升外贸船舶检验效率,助力国际疫情防控。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